第三方检测政府监管的有效补充

16.07.2015  04:28

    近年来,作为工信部确定的我国第一批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示范中心,兰州分离科学研究所在农产品原材料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中开展食品安全检测,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相关报道见7月13日《兰州日报》一版)

    食品安全是最大的民生。每次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出,无不牵动每个人的神经。食品生产加工的产业链数量庞杂,头绪众多,政府的监管难免力所不及。因此,在继续强化政府的监管效率的同时,还应逐步放权于市场,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和机构,多方联动,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我国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有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从事食品、农产品检测的实验室总数有6000多家,其中,获得国家计量认证、可以对外提供检测服务的实验室有5000多家,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其中食品安全检测占据了不小份额。作为一个以市场化原则运作的法人实体,第三方检测机构一般不隶属于政府部门,而是独立选择或承担检测项目,其研究的方法和结果不受到任何部门的约束和影响,从而保证了检测结果的独立、客观、公正和科学。

    随着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其优势也将逐渐显现。与政府管理部门相比,第三方检测机构具有竞争性,如果其工作不到位,市场可以将其抛弃。同样,作为市场化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不论从主观角度还是客观要求上,都对自己的服务对象具有更为深入和全面的了解,而这恰是许多政府管理部门的短板所在。我们目前的食品监管是典型的政府主导模式,虽然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很高,但面对食品安全问题,食品监管部门既要促进食品产业的发展,又要监管安全,职能上存在对立。因此,第三方检测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此外,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上要进一步做到透明,相关部门要对那些存在食品安全情况的企业信息及时公布,做到让百姓第一时间知情。同时,考虑设立专门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网站,扩大公众监督的力量。如此多措并举,才有望将这最大的民生问题做实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