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多地举行第一个国家宪法日暨公众开放日活动/图

05.12.2014  11:39

  原标题:面向国旗向《宪法》宣誓

  我省多地举行第一个国家宪法日暨公众开放日活动

  首个国家宪法日之际,省高院法官庄严宣誓  丁凯 强江波 摄

   中国甘肃网12月5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记者 樊丽 通讯员 李莹 陆建民 王国清 吴谦 谢晓东) “我宣誓: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在冉冉的五星红旗下,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80多名法官面向国旗、手持《宪法》庄严宣誓,以此迎接第一个国家宪法日。与此同时,兰州市城关区法院、榆中县法院、西和县法院、肃州县法院等我省多地法院也举办了“12·4”第一个国家宪法日暨公众开放日活动。

  各级法官国旗、国徽前庄严宣誓

  上午9时30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初冬的朝阳在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上空冉冉升起,80多名身着统一新式法袍的青年法官,面向国旗、手持《宪法》庄严宣誓。与此同时,在榆中县法院宣誓仪式现场,27名法官及8名初任法官身着法袍,面向国旗和国徽,在院党组副书记柯立荣法官的领誓下,齐声复诵:“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我宣誓: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忠实履行法官职责,恪守法官职业道德,遵守法官行为规范,公正司法,廉洁司法,为民司法,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奋斗。”

  榆中县法院政工科科长郭玉林告诉记者,随着首个国家宪法日到来,“宪法宣誓制度”也很快从文件走入公众视野,手持宪法面对国徽宣誓,是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向《宪法》宣誓,就是要增强领导干部对宪法和法律的敬畏感,在精神的洗礼中认清自己肩负着维护宪法尊严、加强宪法实施的责任与使命。

  向宪法宣誓还是一种庄重承诺:誓言接受公众监督,违反誓言要被追究责任。向宪法宣誓也在提醒宣誓人三个最基本的问题: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以时刻警示自己,权力来自人民。而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张岩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每年的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这是我们国家依法治国,以宪治国迈出的崭新的一步,作为法院的工作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名法官,在今天我们宣誓以后,我相信我们每一个法官都会为这样一个目标而奋斗,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出自己的贡献,让法治成为信仰。”

  公众开放日群众体验司法公开

  “我感受到了一股正义的力量,一种崇高的坚守精神!”“好开心能来参观,法槌敲响的瞬间真的很震撼”……旁听庭审、参观法院办公场所、体验法院文化建设、给司法工作提建议……12月4日下午,省高级人民法院敞开大门,邀请部分在甘的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刘家堡街道干部群众代表、甘肃政法学院及西北师大的师生代表约600余人走进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国家第一个宪法日当天,共同体验司法公开。

  观摩了一起贩卖、运输毒品案的庭审后,居住在省高院附近的路玉顺对法官的庭审能力赞不绝口:“法官条理清楚、思路清晰,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这次公众开放日,让我们看到一个严谨、庄重、肃穆的法院。”

  当日,城关区法院也举行了公众开放日,社会各界人士应邀旁听了被告人娜某盗窃一案的庭审。由于被告是聋哑人,身份较为特殊,法院专门聘请了手语老师,将公诉人、代理人的指控、抗辩及法官的询问,向被告人作同步翻译,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合法权利的公平保护。

  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法院公众开放日活动,让他们亲身了解了法院案件审理的工作流程、法官日常庭审等,对平日法院工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刘家堡街道办事处主任王德智感触颇深:“法院不仅敞开大门举办公众开放日,而且还让法院各项工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增加了法院的透明度,促进了法院工作的公开与公正。”甘肃政法学院的同学们也兴奋地说:“能直观地了解法院工作职能和基本流程真是太好了,能更好地学习法律专业知识了,下次法院公众开放日我还要来。”

  走基层开展“送法到身边”普法活动

  昨日下午,省高院组织人员到安宁区刘家堡街道开展“送法到身边”普法活动,向各位基层干部、群众赠送普法图书。向社区市民赠送了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针对当下婚姻家庭纠纷、医患矛盾纠纷和房屋、土地征收纠纷等问题,编写的《法在身边—婚姻大事无小事》《法在身边—医病疗伤解心优》《法在身边—房被强拆法帮你》等书籍,通过一些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纠纷案件,通过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将人们在婚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医患矛盾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房屋、土地征收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更加直观地体现出来,把法律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