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与总理面对面:装备"走出去" 立志当楷模

18.02.2016  14:23

  2015年,李克强总理11次到地方调研考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召开25次座谈会,与各行各业的人们交流。近日,人民网记者回访了其中4名曾与总理面对面交流的代表,他们有企业家,也有创业者,有经济学者,也有曾经的棚户区居民。我们试图通过回访,以他们的视角来回顾这不平凡的一年,体味2015年中国变革的足迹。

  今天推出第二篇《宋海良:要成为中国装备“走出去”的楷模》。

  2014年6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希腊总理萨马拉斯共同考察比雷埃夫斯集装箱码头。这是李克强和萨马拉斯来到3号码头,同码头工人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2014年6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希腊总理萨马拉斯共同考察比雷埃夫斯集装箱码头。这是李克强和萨马拉斯在3号码头发表讲话。新华社记者王晔摄

  中国兰州网2月18日消息 在太湖之滨,李克强邀请中东欧16国领导人共同登上从苏州开往上海的高铁列车;在黄河岸边,李克强把河南考察的首站定在洛阳矿山机械厂;在巴西瓜纳巴拉湾,李克强将一场与企业家的座谈会开在“面包山”号轮渡上,该轮渡由中国企业量身为当地制造。

  2015年,力推中国装备制造“走出去”成为李克强日程表上的重中之重。“总理心中的制造业情怀、‘走出去’情怀非常浓重。”对此,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海良深有感触。

  作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起重机制造商,振华重工切切实实享受到中国装备“走出去”所带来的红利。2015年11月25日,李克强到上海自贸区行政服务中心考察。在境外投资备案窗口,正在办理备案的振华重工总裁黄庆丰就告诉李克强,过去需要两周才能走完的程序如今只需两天。李克强说,这种“只备案不审批”的模式创新,是优化投资和营商环境、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