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峰:中国经济面临三大结构性失衡

20.03.2017  03:14

   【财新网】(记者 王力为)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三大结构性的失衡:一是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二是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失衡,存在着资金脱实向虚的现象。三是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失衡。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要化解这三大失衡,必须向结构优化找出路,在供给侧上下功夫,用深化改革实现动态平衡。

  何立峰是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做出这一表述的。该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3月18-20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何立峰在发言中表示,化解三大失衡问题,一是要坚持各方协同,增强合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这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原则。二是要坚持目标引领,保持定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有足够的历史耐心、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何立峰称将重点在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着力创新制度供给、优化要素配置。制度创新是提高要素配置效率、促进供需平衡的关键所在,要持续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以清单管理来推动简政放权,要全面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善事中事后的监管。

  二是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振兴实体经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加快产业政策创新转型,抓住处置僵尸企业这个牛鼻子,充分利用市场化、法制化手段化解过剩产能。

  三是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稳定宏观环境。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促进经济平稳运行,要保持消费平稳增长,持续推进我们的扩大消费行动,要精准扩大有效投资,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协同发展,扎实推动三大战略,打造国家级新区、全面创新改革实验区等新的功能平台,不断培育新的增长轴、增长带。

  四是着力防控潜在风险,坚决守住底线。坚持底线思维,摸清风险的隐患,不断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创新风险处置方式,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的产业政策、土地政策,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妥善处置不良资产,确保不发生系统性的风险。要坚持因城因地实策去库存,按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分类调控因城施策,加快健全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控制信贷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业。

  五是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增强人民获得感。要使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供给侧的质量和水平,统筹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相对统一,大力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