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化养老需多方努力

21.03.2016  07:42

    3月15日,甘肃省首个立体化养老产业园——华歆养老产业园在兰州市城关区启动,也标志着打造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智慧养老全覆盖的立体化养老服务产业体系正式运营。今年将建立上百家社区网点,7000多老人或家庭将得到服务。

    据相关机构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5.5%。未来20年,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预计到2030年,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接近30%。中国社会在老龄化之路上首先遭遇的问题就是,亿万老年人如何养老?一方面,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另一方面,机构养老总体供不应求,尤其是符合大众经济承受能力的养老院,床位更是紧俏。一些空巢老人“老无所养”的状况已经出现,甚至发生老人亡故家中多时未被发现的极端事件。

    基于此,养老领域立体化,多元化不仅是一种创新思维,也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毕竟,社会老龄化现象加剧,需要养老服务更加快捷高效。特别是像一些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立体养老服务将会成为其生活的“必需品”,甚至是生命的“救护所”。

    当然,再好的服务也不能完全代替子女的责任,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在推广发展立体养老服务模式的同时,一定要防止“立体养老=全包服务”的社会倾向。一方面,要在子女、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养老服务人员中深入搞好宣传教育,让大家意识到养老立体化并不能完全承载子女的赡养义务、社区的关爱责任和养老服务的走“”需要,而是要让大家明白立体养老只是在各方尽好养老义务和责任基础上的一种有益补充,目的在于让老人能够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晚年;另一方面,还是要鼓励子女、社区和邻里继续坚持常回家看看、随机串门走访、积极上门服务等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将真心送上门,将温暖带回家。

    只有如此,养老服务才能真的立体化,老人心有所养也才不至于成为无奈的渴望。毕竟我们人人都将老去,为养老付出的所有努力,将令每个人、每个家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