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交桥5个月塌11次,不出人命就没人重视?

04.09.2014  16:44

   作者:汪昌莲

  5个月来,郑州西三环塌了11次,原因一直是个谜。而2日下午,郑州西三环与中原路立交桥下又现塌方,一辆公交车被困。此前有相关部门公开表示,会利用地质雷达探测仪探测,发现问题会及时排除,且已经有单位进行了探测,为何西三环上仍然接连塌陷?(9月3日《河南商报》)

  在短短的5个月时间里,郑州西三环立交桥先后塌陷了11次,影响车辆出行、浪费公共资源还在其次;关键是,对公共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城市交通要道“塌陷成疾”,暗藏陷阱,危机四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往何处安放?难道果真如市民所言,不出人命,有关部门就不重视了吗?

  事实也是如此。直到目前,有关部门对安全隐患的治理,仅停留于对立交桥塌陷处的修复上,而对立交桥塌陷的原因,不去进行刨根问底,更不谈从根本上解决路面塌陷问题。这就好比医生给患者看病,只对患者身上的脓疮进行清创、包扎处理,却不查明脓疮产生的原因。问题是,不查明病因,不对症下药,患者身上的脓疮能痊愈吗?退一步讲,即便是暂时痊愈了,因未找出病根,脓疮还会复发,甚至会疯长。

  然而,不查明立交桥塌陷的原因,人们有理由怀疑是立交桥本身的质量有问题。比如,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认为,立交桥频频塌陷,“与地面下方水土流失和施工后回填不实有关”;尽管施工方予以否认,但并没有说服力。又如,有市民指出,频发塌陷事故,“或与柿园水厂和白庙水厂管道爆裂、废弃管道未挖出有关”;虽然自来水公司在回应中进行了否定,但同样没有说服力。

  倒是专家的说法,有一定的说服力:如今的城市发展,还是“只重地面、不重地下”。比如,由于缺乏一个统一科学的建设规划,加之部门之间“步调不一致”,造成地下管道重复施工、无序扩张,不仅致使水土大量流失,甚至“掏空”了地下,形成一个又一个道路陷阱,如果承重过大,就会频发路面塌陷事故,危害公共安全。也就是说,城市规划不科学,是以牺牲公共资源和公众利益为代价的。

  可见,同立交桥一起“塌陷”的是安全责任,这显然值得城市管理者深刻反思。当务之急,相关部门应立即作出决断,对事发路段进行“全身体检”,查出立交桥塌陷的“病因”,特别是查看是否还隐藏着更大更危险的“病情”,以便及时对症下药,予以根治。同时,对所有参与立交桥建设单位进行彻查,看是否存在为了牟取暴利而违反职业道德、甚至违法乱纪的丑恶现象。特别是,应依法制定城市规划,彻底扭转“只重地面、不重地下”的不良局面,确保各项民生工程安全运行,真正造福于民。(汪昌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