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渣工程:立交桥5个月至少塌了11次

04.09.2014  12:38

  郑州西三环5个月至少11次塌陷,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杨朝聚认为,这绝不是突发的偶然事件,因牵涉民生问题,已属于公共事件。塌陷层出不穷,这也说明相关部门并没有重视,杨朝聚觉得,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如今的城市发展还是“只重地面、不重地下”。 (2014年9月3日 大河网)

  郑州一座立交桥下5个月塌11次,这样的新闻真是让人看了害怕。众所周知,立交桥是极其重要的交通枢纽,若仅是立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停留在对地面的修修补补上,当地面塌方变成桥面坍塌,那后果将不堪设想,要付出的惨痛代价可能就是生命了。笔者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必须面对的现实,不容含糊与漠视。立交桥下5个月塌11次,怎堪生命之重?

  5个月塌11次,谁敢肯定的说这座桥没有问题,或许还不是小问题。也许,这11次坍塌情况确实并不严重,也没有酿成重大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但我们绝不可因此就掉以轻心,放松警惕,甚或心存侥幸。因为,立交桥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车流量很大,也许一个不经意的疏忽就会铸成大错,造成车毁人亡等无法弥补的损失。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次次出现坍塌,从哲学的角度那是量变,而不断的累加就会引发质变,这是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毋庸置疑。只是这质变何时爆发谁也无法把握与准确预料而已,但一旦碰上便悔之晚矣。相关部门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而不可等闲视之,更不要自我安慰或自欺欺人,让别人喝迷魂汤,。

  相关部门的相关人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找出坍塌的真正原因,还有,可能会对立交桥所造成的影响。除此之外,还要加强科学论证,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排除所存在风险与隐患,这才是应有的态度与做法。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相关人员不能讳疾忌医,唯恐因坍塌而受到追究,于是轻描淡写、粉饰太平。因为塌陷存在的安全隐患绝不会因一些人的闪烁其词而自行消失,也不为人的意志而转移,是捂不住的。更主要的是,“小病”一旦拖成“大病”,那就会回天乏术,即便药到也难以病除,那等待行人的将可能是灭顶之灾。

  立交桥应是大众的幸福之桥,带给大家不少便捷,而这便捷是建立在安全之上的。对地面5个月塌11次的立交桥,需要全面体检,绝不能轻信一些人过于乐观的“高论”。只有依据坍塌的病灶找出“病根”,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唯有如此,这立交桥才能一路畅通,并能承载生命之重,而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