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街沉陷区华丽变身

18.06.2014  04:41

窑街地区环卫工人作业现场

雨中新修的民门一路上,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窑街塌陷区绿化整治现场,万余株旱柳、刺槐等待栽植,喷灌头持续作业湿润了土地。

    提起甘肃的窑街镇,人们自然就会与煤炭联系起来。作为甘肃煤炭工业的摇篮,窑街在短短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出产了多达1.18亿吨的煤炭资源,先后上缴利税115亿元。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兰州乃至甘肃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资源锐减、结构单一、地方财力薄弱、失业率居高不下、生态环境恶化……一系列接踵而来的突出矛盾和严峻问题,使窑街昔日的发展陷入困境。“置之死地而后生”,处于困境的窑街要摆脱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就必须有惊人之举和大手笔。自2012年窑街沉陷区综合治理启动到现在已有3年,旧城区生态恢复性建设进展如何?沉陷区综合治理推进速度怎样?6月11日,一个细雨蒙蒙的日子,记者带着疑问走进了窑街。

    经过三年多的整治与清理、美化与转型,如今的窑街地区发生了可喜变化:多了花草树木的绿色、少了昔日沙尘灰烟的污染。靓丽的街道,苍翠的柏树,青青的小草,昔日破损的路面、道口已经不见,多年的断头路已经被拉通、排污管网变通畅……

    这一变化源于一个资源枯竭型城镇的嬗变与转型;这一变化源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即知即改任务的落实,这一变化源于红古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党员干部和群众一道发扬“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焦裕禄精神。

    A 让窑街古镇山青水秀

    昔日的窑街,就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基础设施破旧,空气污染严重,居民出行不便,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如今,眼前的变化让人大代表们倍感欣慰。“我在窑街生活了70多年,现在这样好的环境我真是想都不敢想。”今年71岁的窑街矿区街道山根村原村支部书记马什家对记者说,在他小的时候也就是解说初期,整个矿区都是耕地,传统农作物、大田蔬菜等借大通河水自流灌溉。但到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由于地下采空区日益扩大,到处呈现滑坡、塌陷。为此,窑街煤电公司将下窑、山根、滩子、团结等4个村纳入塌陷区搬迁户,7000多亩农田由于地下塌陷而不能再使用自流灌溉,原本计划使用喷灌,但由于成本过高,企业与农户均未再投入。随即,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多少年的村民们开始三五成群地开采小煤窑、在滩涂地圈地建煤场……“从那时起的30多年里,窑街‘变’了样,可以说是千疮百孔。”老马感慨地说,近10年来,党和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使窑街又发生了起死回生的变化,但近10年的变化不如这3年的变化,这3年的变化不如这半年的变化。

    自3月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红古区委、区政府针对制约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确定了窑街旧城区综合治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整治、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服务等18项专项治理任务。其中窑街旧城区综合治理被列为2014年度头号治理任务。短短的3个多月时间里,红古区委、区政府明确区委政法委、区住建局、区林业局、区执法局以及窑街街道、下窑街道和矿区街道为责任单位,区委书记韩显明为牵头领导,成立窑街路网建设和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指挥部,加快推进窑街城市建设和沉陷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窑街的环境卫生变得好多了!”“现在窑街的变化真大!”清晨9点多钟,下窑的荣鑫大道上已是车来车往。走在这条昔日运煤的主干道上,记者远远就看见几位身穿橘红色环卫服的人员挥动扫把的身影,身旁一台铲车正忙着往路边车上装垃圾。“这儿是这条路段清扫的重点区域,随时都会有洒落的东西。”马雪梅指着桥洞处对记者说,她们组只有3个人,每天5点钟开始工作,这边扫完又去扫那边,平均每天要装四、五车的垃圾。今年42岁的马雪梅是这个组的组长。她和另外2名组员负责这条运煤干道的清扫和保洁任务。

    上窑十字的团结街是窑街地区最为繁华的地段,人多车辆多,各类商铺和摊点比较集中,垃圾量大,清扫任务更加繁重,是大家都不愿意去干的地段。“如今这条路刚刚进行了硬化,比起以前要整洁多了,我们干起活来也更加有劲。”环卫工人穆艳丽充满自豪地说。

    12日,午后的阳光明亮温暖,金河公司体育场内,几位退休老人舒适地坐着小报凳享受“日光浴”。76岁的老张师傅慢悠悠地笑着告诉记者,往年这个季节,我们不敢出来晒太阳、天上落煤渣,一会功夫,衣服上就落满黑点子。今年好了,各单位大大小小的锅炉和烟囱都拆了,只要天气好,好多人都出来晒晒太阳聊聊天。早晨出来锻炼的人可多了……“眼前的烟囱倒下了,心头的疙瘩也消了,群众路线走得好!

    据悉,今年2月以来,窑街街道、矿区街道、下窑街道组织工作人员对三矿附近逾期未自行拆除的煤场及临时住户进行了拆迁工作。其中窑街街道通过摸底入户,危旧建筑及临时住房共计76户;煤场21处,储煤量约13.5万吨;屠宰场1家。截至目前,已拆除临时住户57户,房屋面积为5515m2,清理煤场3处,共4万多吨,正在外运存煤的6家。同时,窑街街道还对荣鑫大道两侧开展了美化绿化工作,对沿线道路两侧进行围墙修筑、墙面粉刷、装饰琉璃瓦、安装路灯、栽植树木等工作;加大对荣鑫大道两侧不规范或破损的广告、牌匾及两侧墙体乱张贴、乱涂写等现象的整治,确保道路美观整洁;协调道路两侧单位按照要求,对各自企业范围内墙面进行修补及粉刷。矿区街道班子成员及全体干部职工按照分片包干的工作责任,对塌陷区煤场存煤、危旧建筑、看护房屋采取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清理拆除,先后外运存煤40万吨,清运废渣、土石、垃圾30万吨,拆除看护房屋200余间达4000多平方米,清理平整土地1200多亩。与此同时,先后投入10余元对辖区主干道及村道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修建了4个垃圾台购买10个垃圾箱……如今,漫步在窑街的滨河路上,路旁一个个新建的小区透出古镇的发展气息。这里环境好了,大通河也变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B 让“五纵四横”路网成为发展的“高速通道

    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时进行的是窑街的旧城改造,依托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工作,区政府在窑街地区先后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尤其是在城区实施的“五纵四横”路网建设,全面拉开了窑街旧城改造建设的大幕。与此相配的是区上还先后投资2.77亿元兴建了道路、给排水、照明、绿化及交通附属设施等,加快了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沉陷区治理矿山治理工作。投资3亿多元,新建了民门一路,改造拓建了团结路、团结二路,完成了大什字棚户区改造二期和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水厂改扩建工程加快实施,宏强煤业、通盈矿业、振兴机械制造等企业实施的120万吨洗煤厂、60万立方米商砼、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等7个总投资约5.67亿元的项日目也全面动工兴建。

    漫步在窑街矿区新修的民门一路上,路两旁整片新栽的各种树木在雨后显得格外清爽。从小在窑街长大的后文霞说,以前这一带全是煤场,到处是垃圾,脏乱不堪,更不用说散步活动了。如今,这里环境好了,大通河也变成了一道风景了,走在这儿,还真有一种走在兰州滨河路上的感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红古区在这次窑街专项治理行动中,推行区、片、格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以窑街3个街道和3个执法中队为重点,集中对荣鑫大道、窑街大十字、城区出入口段等区域私搭乱建、车辆停放无序、店外经营等脏乱差等现象给予了集中整治。如今,民门路两侧8家企业按照“大规划、小景观”要求,全面完成了绿化、美化工作。其中荣鑫大道以南拆除住房60余户。特别是在塌陷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面,目前已经挖掘填土方70万方,完成400米主管线5400米二级管线的铺设;在生态绿化工程中,挖树窝近6万个,完成了65677个树穴的换土、浇灌和沉降工作。累计栽植各类树木65000株,广场土地平整3300平方米。荣鑫大道两侧美化绿化亮化工作中,共栽植树木近千棵,种植三叶草1000多平方米,修筑围墙4000米,安装路灯约1000个。

    据红古区委宣传部有关人员说,下一步,在“路网建设、市政配套、绿化造林、市容整治”四大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红古区还把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资金继续向窑街地区倾斜,投资4800万元,完成自来水厂改扩建工程。并配套和完善市政设施,打造示范街区1条。争取实施总投资3亿元的窑街矿山复绿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组建成立窑街地区三个城市管理执法中队,率先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实行“区、片、格”层级管理模式,集中整治“六乱”行为,实现城市管理常态化、信息化、无缝隙、全覆盖,全面改善窑街城市面貌和对外形象。

    C 让居民有事可干有钱可赚

    在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启动之前,祖祖辈辈生活在窑街区域的人们除了“下井”、“打工”别无他路,当治理开始后,他们的就业和吃饭成了大问题。让群众生产有“基地”,赚钱有“途径”,这是最大的民生!红古区委、区政府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如今,红古区为群众搭台,扩大就业面,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成为沉陷区治理工程的关键。

    白色的墙体,蓝色的顶层,一座座,一排排,在阳光的照耀下宛如新建的企业厂房。走近一看,原来是个规模不小的养殖场。这就是为村民提供“零风险”养殖的红古区窑街镇上街村兴业养殖农民合作社。据了解,这个养殖场投资1.2亿元,其中投资2600万元的兴业养殖场,修建了5座标准化种羊繁殖圈舍,可存栏育肥羊10000只和种羊2000只!

    近日,记者走进这个养殖场,羊舍内一只只羊有的在吃草,有的在闲逛,有的在悠闲的晒太阳。村民张永平告诉记者,他去年在这个养殖场投入了10万元,自己不承担任何风险,效益还可以。“我们让村民按批发价领购羊只,然后在每只羊的耳朵上打上耳标,统一由养殖场饲养,等这些羊出栏后按村民认购比例分红。如果村民认购的羊只在养殖期间死亡,损失由村委会和养殖场各承担一半,村民不承担任何费用。”今年58岁的上街村村党总支书记李延忠告诉记者,让村民“零风险”养殖,降低了村民养殖风险,为村民搭起了一条致富路。

    “我们村有1756人,只有425亩土地,而且水浇地只有51亩,其余全是山台地。”李延忠介绍说,如何立足这些山台地实现村民的致富梦,村上花了不少心思,最后将致富的出路定在了发展养殖上。“去年10月,村上在杨家坪的山台地上建成了养殖场,引进了第一批育肥羊600只,在春节出栏时,每只羊纯利润收入200元。”李延忠告诉记者,村民看到了养殖的利润,都想加入到合作社,但是一期工程建成的养殖场地比较小,无法满足村民发家致富的要求。于是,村委会决定投资2600万元,在今年又新建了二期工程,修羊舍,引新品建道路。目前,整个二期工程进展顺利,预计到今年7月份就能完工。

    不仅如此,自去年以来,窑街街道认真贯彻省市区关于抓项目的精神,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引擎”,紧紧抓住资源枯竭型经济转型和窑街旧城改造的历史机遇,全街道干部拧成一股绳,筑巢引凤,出实招,招实商,实招商,一心一意谋发展,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窑街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喜人成果。兰州宏强煤业有限公司和兰州晋陇公司投资1.5亿元新建的兰州洗煤厂和晋陇洗煤厂,占地面积达130亩,已建成主洗厂房、浮选压滤车间、准备车间、化验室、受煤坑、皮带走廊、浓缩池、循环水池等设施,年产精洗煤360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11.23亿元,利润8.25亿元,利税达6356.19万元。在上街村的纳龙沟25万吨油页岩施工现场,十几台大型挖掘机轰鸣着来回穿梭,削山造地,已完成土建工程600多万立方,平整厂地400多亩,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同期展开。特别是投资3亿元的油页岩高温汽净化项目,位于窑街煤基地循环经济产业园内,计划建设年产25万吨小颗粒油页岩干馏生产线,项目利用窑街矿区丰富的小颗粒油页岩和连海地区交通便利的运输优势,充分对油页岩进行高温处理,提取工业用油,项目建成后,可年产2万吨船舶油,预计年销售收入1.2亿元,年利润4000万元,同时可提供400个就业岗位。另外,投资2000万元的恒丰养殖场、2000万元的阜达养殖场、2000万元的志华生猪养殖基地已经全部建成使用……所有这些项目的投产,大大加速了窑街区域居民的致富速度。

    一个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走生态之路,这本身就是一场革命。需要有敢于破除旧观念的魄力,更需要汲取群众力量。围绕着“绿水青山”,窑街——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综合治理正风生水起,,她必将以一个让人惊艳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