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狙击手” 救援突击队 ——记奋战在迭部林区森林火灾扑救一线的甘肃消防官兵

13.03.2016  12:53

  自3月2日迭部森林火灾发生以来,战斗在迭部达拉林场、腊子口林场森林火灾灭火一线的甘肃消防部队甘南、天水、陇南、兰州4个支队的147名官兵,在道路极其艰险、条件极其恶劣、火场环境极其复杂的情况下,兵分两路,深入此次火灾最关键、最中心的主战场“温泉沟”和离火场最近的“年那村”,冲锋在前,严防死守,日夜奋战,发挥了灭火“狙击手”和救援“突击队”作用,用血肉之躯铸起了一道道“防火隔离带”。

尖刀班长驰骋火场展风采

  邵润辉是迭部中队战斗二班班长。在此次火灾扑救中,他带领全班人员始终冲锋在灭火第一线。

  3月2日,腊子口火场火势凶猛,形势严峻,现场指挥员下达了利用手抬机动泵从白龙江中取水给消防车供水的命令。接到命令后,邵润辉立即带领班上的两名战士连接吸水管、架设机动泵、铺设水带线路,迅速给消防车供水。

  随后,他又登上消防车充当车载水炮操作手,进行火场外围树木喷湿作业,阻止火势蔓延。次日清晨,他带领班组人员沿着陡峭的山体,一路披荆斩棘,硬是铺设起了一条直通火场的生命线,为灭火创造了良好条件,先后为前方供水100余吨。

  在腊子口战场奋战的两天两夜中,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冲在前。每次完成任务归来,邵润辉就带头帮后勤人员为大家分发饭菜,打扫卫生。无论是在前方的救援战场、还是在后勤保障的后方,随处可见他忙碌的身影,充分发挥了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

装备技师保障有力显威力

  达拉林场森林火灾发生后,作为一名装备技师,舟曲中队装备技师杨彬恨不得马上就能赶到现场参加灭火。虽然心里很着急,但他却一再告诫自己不要慌。接到任务后,他赶往中队装备器材库,对装备器材进行了调试,并将油、水、电、气补足充分,使器材达到完整好用状态,并主动请缨,要求加入战斗。

  到达现场后,杨彬利用手抬机动泵给前方消防车辆供水。由于河沟距路面有一定高度,加之夜黑,杨彬只能借助手电的微弱亮光,探着身子下到河沟边。途中多次摔倒,他依然忍着疼痛,抬着沉重的机动泵,一步一步摇摇晃晃向前挪动。直到正常供水后,他扒开裤腿,才看到腿上已是青一块、紫一块。供水中,杨彬衣服和裤子都湿透了。天气十分寒冷,冻得他瑟瑟发抖。在这次灭火战斗中,他先后供水达60余吨,在一道道“防火隔离带”成功铸就过程中功不可没。

铁血硬汉公而忘私献真情

  灾情就是命令!接到报警后,作为支队司令部作战指挥中心副主任的樊丁卯,立即踏上奔赴火灾现场的战车参加救援工作,第一时间跟随支队调集的6个大队、104名官兵、16辆车赶赴现场增援。而就在此时,他远在兰州的妻子已经入院,随时临产。面对突发的灾难,他义无反顾,奔赴一线。

  作为第一时间到场的全勤指挥部成员,樊丁卯一方面带领参战官兵侦查火情、设立阵地、设防布控;另一方面立即组建现场指挥通信网络,确保指挥部命令及时有效传达。在达拉林场温泉沟主火场,他带领官兵昼夜对公路沿线零星火点和树林、草丛进行浇湿处理,并利用手抬机动泵和消防车,串联向高处着火点救援力量进行不间断供水。3日傍晚,由于天气突变,五六级的大风呼啸着吹过达拉林场温泉沟火场,风助火势,原本得到控制的火势瞬间又燃烧起来,大火从两个山头同时扩散蔓延,霎时便推进数百米。在樊丁卯的有效指挥和带领下,肆意来袭的火魔均被官兵成功堵截。九天八夜里,他与参战官兵们连续长时间超负荷作战,四五天没洗过一次脸的他,双眼布满了血丝,嘴角起了脓包,嗓子也喊哑了。

灭火尖兵昼夜奋战铸忠诚

  3月4日7时30分,赶赴增援的合作中队官兵在达拉林场熊猫沟区域进行救援。在救援过程中,合作中队特勤二班灭火员黄鑫提着水带和分水器冲锋在前,穿梭于荆棘密布的树林,为阵地铺设供水干线。水带干线铺设完毕后,他又主动接替一号员的水枪,一直坚持战斗到次日凌晨。

  5日7时许,指挥部又接到命令,要求官兵昼夜对熊猫沟道路沿线的零星火点进行扑灭,并对沿线的树林、草丛进行浇湿处理。一夜未眠的他,二话没说便冲了上去,架设好固定水炮投入战斗。由于天气突变,大风肆虐,射出去的水柱迎面扑来,将他全身浇了个透,但他依旧坚守岗位,直到晚上8点才返回驻地。23时,接到命令后,部队又重返火灾现场,黄鑫身上的战斗服湿了干、干了又湿,但他的战斗热情却丝毫不减。在整整两天一夜的时间里,他昼夜奔波,坚守一线,为熊猫沟区域火灾的扑灭做出了突出贡献。(记者赵梅 通讯员邓四林 郝东东 贺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