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击分房”是如何发生的

28.12.2014  12:42

一块以建拆迁安置房名义拿到的土地建起了干部小区,小区富丽堂皇却无名字,自2008年完工后闲置至今。因风传再不处理掉就收回,自12月10日,郑州市管城区开始集中分配这批387套住房。除了在职、内退、以及早已调走的百余名副县级领导有资格选房外,管城区政府还规定“正科级实职干部方有资格享受此福利”。(12月27日《新京报》)

一个闲置了6年的“干部小区”,突然间以“突击分房”的方式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使福利分房这个刺眼的词再次触痛公众的神经。在不少普通人那里沉重如山的住房,却在一些领导干部那里“倒手便能赚数十万上百万”。在现实中,这样悲喜悬殊的剧情不是第一次上演。而这一切是如何能够发生的?

和以往搞变相福利分房的伎俩相似,此次郑州市管城区欲集中分配的这批住房当年也是以拆迁安置房的名义建起来的。虽然早在1998年,国务院就取消了福利分房。然而,在一些地方,福利分房仍能换个名字悄然兴建。这一次管城区给出的名义是“认购房”,而“认购价”大大低于周边的商品房。不管当地领导如何为这次分房正名,仍掩盖不了一场凭借权力瓜分蛋糕的行动,它呈现的仍是一种能者通吃的格局,甚至于那些早已调走的副县级领导也赫然在分房名单之列。

而更令人遗憾的是,面对这种潜在已久的行为,当地纠错机制的失灵。这个“干部小区”土地出让手续存在严重问题,竟能顺利建成,而在长达6年的闲置中,也没有任何监管部门对其作出合理处置,如今因为要被收回的传闻,出现了“突击分房”的荒唐一幕。我们不禁要问:对于违规建设中的干部小区难道只能听之任之?对于建成的干部小区难道只能闲置下去,等到风声过后被当地突击分掉?若不是当地因分配资格仅限于“正科级以上实职干部”,造成了基层公务员的不满而向外透漏真相,这一起“突击分房”事件又如何能被发现得了。

禁止福利分房,从中央到地方已进行过多次整治行动,但仍难以彻底杜绝,究其原因,福利分房是一种集体行为,权力往往抱成一团,十分默契,自然将禁令抛之脑后。而面对这种一定范围内的集体行为,现有的惩戒措施难以形成真正的威慑,难以将责任追究到具体的个人。实际上,各种各样的干部福利分房已然构成了对公共资产的私自瓜分,不仅是违纪违规问题,很可能牵扯腐败,对此显然不能只是简单处分、纠错了事,更应从司法层面进行规范。而对于那些已经建成的“干部小区”,不能任由闲置,上级机关不妨将其收回,还予其公有属性,或纳入保障房或并入商品房,却不能让其成为任人处置的“自留地”。

在这次“突击分房”事件中,当地的一些基层公务员表达着自身感受到的不公与委屈,其实感受到更大不公的是广大纳税人。须知,“突击分房”带给少数干部的“福利”,其成本却压在纳税人肩上。据称,这种“分房”在当地已有多次,而这一次会如何收场,希望别再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