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突出骨干企业带动作用重点培育五大重点领域
“十二五”规划以来,甘肃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组织实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攻坚战,做强优势行业、做大骨干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完善产业链条、促进区域聚集,初步形成了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产业、信息技术和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格局,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6.56%提升到2014年的10.2%,增加了3.64个百分点。
新能源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光电并网装机容量全国第一
按照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攻坚战的要求和部署,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门协调会议办公室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攻坚战骨干企业认定和动态培育办法》,从行业规模、行业增长潜力、创新要素聚集、可持续发展指标和企业管理、经营业绩、行业地位、创新能力方面对骨干企业的认定做出规定。2014和2015年,采用“企业自报、部门推荐、专家评审、数据指标核查、企业比选、现场核查、专题会议讨论、网上公示相结合”的方式,共遴选认定了38户行业领先、竞争优势明显的骨干企业。
2015年1-6月份,38户骨干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84%,完成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8.18%,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1.8%,新增就业1788人,新增贷款52.3亿元。在骨干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下,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呈现稳中有升的势头。2015年上半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1.8,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4年底的10.2%提高到11.5%。
依托重点优势行业的骨干企业和创新资源,加快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通,组织实施了新材料、智能装备、集成电路、新型电力电子、现代中药、创新药物、物联网技术研发、互联网信息安全、生物育种制种、微生物制造、创新能力建设等20个产业化示范和应用推广专项230多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到170亿元。
重点推进了金川集团1万吨羰基镍、稀土公司500吨/年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扶正药业3亿粒/年中药新药海桂胶囊、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物反应器微载体培养技术平台、天水华天MOSFET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封装、天水电传所高端石油装备海洋钻井平台电传动系统装置、酒泉奥凯种子加工成套装备等研发和产业化项目建设,提升了相关产业领域的竞争力,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从重点领域看,2014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91.2亿元,同比增长12.5%;新材料产业实现增加值177.9亿元,同比增长9.03%;生物产业实现增加值57.2亿元,同比增长10.11%;新能源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光电、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分别达到500万千瓦和1000万千瓦,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位。目前,全省已初步培育形成了有色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先进装备制造等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专业化产业集聚地。医药生物产业连续三年增长速度超过20%,已经成为全省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改革财政资金投入方式组建4支创业投资基金
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社会资本与优势产业的结合,通过积极争取,组建了国家和地方财政参股的生物产业、生物医药、现代农业和新材料4只创业投资基金,基金首期总规模达到11亿元,为处于初创期、中早期的创新型企业和高成长企业提供资本支持和管理增值服务。目前已经投入运营的生物、生物医药和现代农业3支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已完成对甘肃陇神戎发药业、甘肃敬业农业、甘肃圣大方舟等19家企业的股权投资,累计投资5.03亿元,带动社会投资25亿元,有效发挥了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放大作用,加快了企业的股份化进程,大幅提升了企业的发展能力、盈利能力和融资能力。被投企业中,甘肃中天羊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武威金苹果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在新三板挂牌交易,甘肃陇神戎发药业创业板上市已通过中国证监会初审并进入预披露阶段,酒泉大得利制药和甘肃凯凯农业已启动新三板挂牌,甘肃巨鹏食品已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
设立了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首期规模5亿元。确定了甘肃省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甘肃股权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2个引导基金专业投资管理机构,正在对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甘肃国投、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申报的现代服务业、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6只参股创业投资基金方案,开展尽职调查和投资方案审查工作。
“十三五”争取争取培育50户骨干企业
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尚处于初期起步阶段,仍然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总量规模偏小,产业引领和支撑能力弱。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规模只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0.2%,与发达省区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强。二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与主导产业对接不紧密。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滞后,科技创新大多局限于单一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缺乏整体的协同创新,关键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关键技术、零部件和主要装备依赖引进,企业产品与市场需求对接不紧密。三是高水平人才较为缺乏,产学研有效融合的局面没有形成。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由技术研发者创建和运营,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应用不足,市场经营意识不强,迫切需要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专业化管理团队。四是产业投资体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萌芽阶段,研发成本高、风险大,需大量资金投入。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的工作刚刚起步,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融资机会与融资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在“十三五”期间,甘肃省计划按照“加快发展、提升质量、提高比重”的总体要求,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攻坚战,围绕产业链核心优势企业,实施“5551”优势产业链培育工程,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互联网+”、节能环保、新材料5大类优势领域为重点,培育发展50户技术先进、行业领先、竞争优势明显的骨干企业,突出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强化配套企业聚集发展,突出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增强企业发展核心技术和竞争力,带动技术链创新拓展和价值链耦合发展,打造镍钴合金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高效节能环保、智能装备制造等50条百亿元产业链,不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能力,力争实现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的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