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生辉促发展 强化服务聚合力---我市突出政治和服务功能抓牢基层党建

08.08.2017  12:27

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中迎风招展,一枚枚闪亮的党徽在全市广大党员的胸前熠熠生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兰州市委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坚持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相统一,抓基层打基础,固根本强功能,坚持分类指导推进与整体全面提升相结合,重点、亮点、难点、弱点“四点同抓”,全面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为兰州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紧扣责任落实:着力增强党组织引导力

党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所以说基层党建是筑党之基、是群众所望。

  “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为推动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市委在抓好乡镇党委书记党建述职评议的基础上,坚持抓党建必须抓责任制,抓责任制必须抓责任人,抓责任人必须抓第一责任人。

制定了《市县乡村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专项述职评议制度》,以区县委书记、市直部门党组织书记为重点,每年年底对各级党组织书记履行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严格考核测评,将考核结果与基层党组织书记奖励、评先选优等相挂钩,促进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职尽责、干事创业。

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要求各级党组织书记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第一责任”,摆在突出位置,对重要问题亲自研究、重大任务亲自部署、重点工作亲自督导。

建立了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对照清单抓落实,依据清单抓考核,对工作落实不力的党组织书记直接约谈、批评告诫、督促整改,形成基层党建工作的约束机制和动力机制。

夯实队伍建设:着力增强党组织战斗力

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在基层,只有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强,社会发展才有核心力和导向力。

我市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选优配强基层干部队伍的意见》等制度,全面优化各领域党组织书记队伍年龄、专业、学历结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目前,全市730名村党组织书记、400名社区党组织书记大中专以上学历分别为144人、375人,平均年龄分别为46岁、39岁。

向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选派79名第一书记,选派329名机关干部到贫困村任职第一书记(常务副书记),实现了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第一书记”全覆盖,充分发挥了“第一书记”把关定向、整改提升的关键作用。

着力充实乡镇党务工作力量,指导县区全面组建乡镇党建办,重点选优配好乡镇街道组织委员和专职组织干事,专抓基层党建工作,切实解决了乡镇街道党务工作力量薄弱的问题。

着力破解基层干部能力瓶颈,全面实施基层党组织书记素质提升工程。市级层面先后举办9期村、社区、企业和机关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968人;全市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轮训班143期,培训党务骨干3.1万余人次、党组织书记10688人次,不断提升履职能力。

着力抓好基层干部履责监督,制定了《村党组织书记实绩考核办法》,加强对村党组织工作实绩考核,考核结果与基层党组织书记奖励、评先选优挂钩,对7名能力素质不强、工作作风不实、群众意见大的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了调整,推动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职尽责、干事创业。

制定了《选派到村任职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强化对选派到村任职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考核,促使其扎根基层、建功立业、助推发展。

打造党建品牌:着力增强党组织创造力

五年来,我市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抓创新、求实效,党的基层堡垒日益坚实,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

探索试行“支部+协会”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运行模式,实行“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市财政贴息、银行贷款、村党组织组织实施、互助资金协会运行”举措,充分发挥村组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采取“村组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的方式组建联保小组,结成由“1名党员或致富带头人+3至5户贫困户”的帮扶对子1080个,在120个村先后发展会员6293户,为3444户群众借款6135.7万元,13482人受益,被《党的建设》、《光明日报》及新华网等媒体宣传报道,该模式2017年在全市推行,成为兰州决胜全面小康的强力引擎。

以往,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两委会作用发挥不好,村民总觉得村干部是吃闲饭的‘摆设’;有了互助资金后,在生产服务、扶贫致富等方面我们做了一些事,更重要的是聚拢了人心,现在大伙儿有事都找村干部、找协会、找支部了,干部村民心气儿相通,干啥都来劲儿。”对此,中连川村党支部书记白元智感受很深。

  全面推广“为民服务代理制”,建立县、乡、村、社四级联动、上下贯通的为民服务网络,建成县级为民服务中心8个、乡镇为民服务大厅70个、村级为民服务代理室730个,累计受理各类代办服务事项5万余件,办结率达到95%以上,有效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实行为民服务代理制,归根到底就是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做到群众有事动嘴、党员干部跑腿。”榆中县甘草店镇党委书记王廷宏说。

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目前,全市所有街道社区基本实现了民情受理、限期办理、公示反馈、跟踪监督“四道程序”和“四点半”工程、虚拟养老院、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等特色载体活动的全覆盖。

同时,推行社区行政事务与社区服务分离改革试点,社区承担的行政事务全部“收回”街道,由街道的社区行政事务受理大厅统一受理,实行“一口式接件、归口式办理”工作模式,推动社区工作力量向网格、楼院下沉,使社区“有效空间”释放出了“无限活力”。

  “表面上看,仅仅是砸掉了一堵墙、拆掉了一个工作台面,搞了几个群众活动室,但送上了各类贴心服务,拉近了与干群距离,更有效传播了正能量。”城关区广武门街道党工委书记吴先宏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变化。

充分发挥三维数字平台优势,持续完善“民情呼叫服务、网上在线办事、层级网格统计、视频数据共享、公共服务联动”等社会服务管理“一体化”新模式,每天办理民生服务1.5万件以上,成为兰州服务群众生活、畅通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的“感情线”、“连心桥”、“稳压器”。

从七里河区西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市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主任,到如今兰州三维大数据标准化研究院的院长,陈冬梅以自身经历诠释着基层党建的时代发展。“如今‘民情流水线’已融入了数字化的E时代特质,在市委、市政府指导下,我们推进三维数字办公系统、信息惠民‘最后一公里’等项目和大气污染防治、交通拥堵、环境保护、低碳城市等平台的建设,拉伸延长大数据产业链条,努力打造‘千亿产业、百亿企业’,争取为‘智慧兰州’做出贡献。

重基层强保障:着力增强党组织吸引力

如同经济工作一样,党建也是有投入才有产出。市委坚持抓根本、重基层的导向,关注基层、关爱基层,有力巩固党的执政根本,增强了党组织吸引力,激活了发展源动力。

最实惠的关爱是“真金白银”。我市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的意见》,进一步提高农村办公经费标准和

  村组干部报酬待遇,村级年办公经费标准达到3.5万元,城市社区年办公经费标准达到20万元,乡镇所辖社区年办公经费标准达到10万元,将村干部、组干部年报酬补助提高到1.6万元和4800元,社区“两委”班子负责人、社区专干月均报酬达到3600元、2200元左右,并购买养老、医疗、失业等“三险”,保障了党组织工作活动正常开展,激发了基层干部工作活力。

最有力的支持是“巩固阵地”。市县两级财政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阵地建设标准,全面消除了90平方米以下村级活动场所。2016年投入1亿元,启动“基层阵地扩建增容”工程,力争到2020年全市村级组织和社区活动场所面积全部达到200平方米、300平方米以上,63%的村级组织和67%的社区办公活动场所面积达到300平方米和500平方米以上。2017年投入资金2200万元,大力推进乡镇“五小”工程建设,让基层干部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优化。

最迫切的支持是“输血造血”。为切实解决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经费短缺问题,2017年市财政列支3300多万元,为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两个覆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持续强化管理:着力增强党组织凝聚力

严格党员队伍管理,全面推行党员积分考核管理工作,构建流动党员“实体支部网络化,网络支部实体化”教育管理服务新模式,对违纪违法党员和失联党员给予了党纪处分和组织处理,解决了党员管理难、培训难、教育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激发了党员队伍活力。

建立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长效机制,分领域破解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2016年共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168个。今年在各行业各领域重新“倒排”出175个软弱涣散党组织,采取“一支部一对策”的办法,进行集中整顿提升。

不断完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制定出台7个具体文件,选配党建指导员3579人,在主城四区和兰州新区公开选派“两新”党建专干136名;命名“两新”党建示范点96家、每家补助2万元;目前,在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3916个、有党员7767名,党组织覆盖率44.12%(规模以上企业为100%);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839个、有党员6790名,党组织覆盖率58.45%,以创新举措推动“两新”党建扩面升级,以“短板”提升效应促进全市党建工作气象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