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穷因挖穷根 用心扶精准扶

06.01.2016  00:20


省国土资源厅三大精准举措助推上花岔村整体脱贫

 

上花岔村位于榆中县北山山区,海拔高,土地贫瘠,年降雨量少,自然条件差。喝的窖雨水,住的破窑洞,吃粮靠老天,收入靠打工,群众生活困难。省国土资源厅联系帮扶上花岔村以来,坚持真扶贫扶真贫,找准穷因精准扶贫。通过土地整理,捐资助学,改善基础设施三大精准举措,助推上花岔村整体脱贫。

举措一:项目精准。因地制宜,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推进土地流转,促进甘草百合产业的发展

上花岔村流传着“地无三尺平,家无三分银”的民谣,可见贫困之甚。国土资源厅双联以来,经过全面扎实的调查研究,查找贫困原因,深挖脱贫潜力,整合省市县土地整理资金2809万元,对上花岔村及周边相邻的黑虎子村2.4万亩土地进行整理,其中上花岔村1.1万多亩。

 

兰州市规划在榆中北山开展面积十万亩的甘草推广种植,将榆中北山发展成为甘肃甘草生产基地,北山山坡地平整后非常适宜甘草的生长,目前有八千多亩土地流转给众友药业等龙头企业种植甘草,其余三千多亩土地由村合作社种植百合等经济作物。由于种出的百合糖分高,品质好,深受消费者喜爱,销路较好。

流转的土地一次承包期五年,流转费用一次性交付村民。土地流转后,原来一些想出外打工或做生意搞经营而被土地捆绑的村民可以放心的外出。一些因孩子上学,老人健康等原因出不去的闲余劳力也可就近在地里锄草、打药,实现了在家门口给企业打工,一天收入也在一百多元,一年增收几千元。土地流转后,还有不少村民从事规模化养羊,收入也较以往有所增加。土地整理成效显著,为扶贫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3年,上花岔村整村脱贫。同时,土地整理减少了水土流失,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夏天驻足上花岔山顶,平整后梯田里绿茵茵的甘草将昔日的荒山装扮的一片翠绿,山花烂漫吐清香,野鸡欢快高声唱。

据有关资料,近十年黄河流域的泥沙量减少了百分之四十,土地整理植被覆盖作用凸现。

举措二:教育精准。积极 开展 捐资助学活动,在教育精准扶贫上下功夫

上花岔村虽然贫困落后,但当地群众历来十分重视教育,几乎每户人家都有大学生。村民精神面貌非常好,衣服穿的干干净净,庭院收拾的整整齐齐。国土资源厅抓住上花岔村这一亮色,采取给温水再加把火促水开的方式,加大了捐资助学力度。在教育的精准投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对每年考入二本以上院校的大学生每人捐助三千元,连续三年共对40名大学生捐助12万元。蒲志强厅长强调对因家庭变故等原因上不起大学的,我们一定要全力帮助,决不能让孩子因贫辍学。双联以来,每年将捐资助学活动作为大学生开学的第一课,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或分管副厅长给学生讲课,鼓励他们要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做一个对党、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将来更好地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回报父母。开展暖冬行动温暖小脚丫活动。针对上花岔村地处高寒山区,气候寒冷,小学生冬季时有冻伤的情况,为小学生开展了衣物捐助活动。2014年,对全村49名学生出资0.8万元购买鞋、袜、手套。

2015年,出资1.6万元为41名学生购买了户外服、鞋、袜、手套等。同时为学校订购《防灾、减灾安全预防应急知识手册》及《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教育读本》。

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出资0.55万元,购买农业种植养殖技术书籍,投放在村读书室,以便村民更多更好地掌握现代种养殖技术,促进科技惠农,提高农民的脱贫技能。

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状况,为留守儿童送去了书包、食品等慰问品,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国土资源厅在上花岔村的捐资助学活动,得到了省委双联办的充分肯定,指出国土资源厅对大学生、小学生捐资助学方面的好做法,是真扶贫精准扶贫的典范,是脱贫帽拨穷根,从根子上从长远上解决脱贫的好举措、好办法,要在全省推广。

举措三:设施精准。加大道路、脱贫设施的投入,注重改善人居条件

道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差是导致上花岔村贫困,制约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国土资源厅与上花岔村其他双联单位兰州市教育局、兰州市公安局一道,积极协调各方关系,主动到省市县相关部门申请项目、争取资金,加快上花岔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依托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田水路井村综合整治,打通村社道路,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对主干道进行硬化或铺设红砖,总造价400万元的上花岔村至白榆公路路面硬化项目建成通车。

筹建了面积400平方米的村委会二层办公楼,60平方米的村卫生室,3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2000平方米的街道文化广场,配备健身器材,带动商贸流通,丰富文化生活。配合养殖业发展,修建维修水窖近70口,青储池8个。在村社路口安装太阳能路灯30盏。针对广场及道路塌陷问题,争取了200万元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 

建立了村民发展互助基金。在旧农技站原址建成一座3000平方米的甘草加工厂。加大养殖业投入,以投羊返羔项目为契机,为新建的105座羊舍投放了种母羊。

随着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上花岔村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的改善,甘草及百合种植产业已具雏型,村民精神面貌良好。这些变化的取得,是党中央和省委正确决策的结果,也是国土资源厅真抓实干的结果。

国土资源厅将双联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确保这项行动取得了上级肯定、社会认可、群众满意的实效,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蒲志强厅长要求,对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工作要高度重视,按照三严三实标准,全力以赴,切实做好。2015年,厅党组书记郭玉虎两次亲临上花岔村调研指导精准扶贫工作。陈汉副厅长三次进村入户协调工作,其他人员也按规定坚持驻村入户制度,为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选派优秀干部挂职驻村,主动作为,为民办事,推销农副产品,打开市场销路,帮助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上花岔村虽已整村脱贫,但国土资源厅表示,仍将按照脱贫不脱钩的要求,高标准,严要求,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省委扶贫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

 

双联一  扶真贫

榆中上花岔  坐落北山顶

喝的窖雨水  住的破窑洞

吃粮须天怜  挣钱靠打工

民生多艰辛  扶贫在精准

 

双联二    真扶贫

精准扶贫是大政  国土部门当先行

找准穷因挖穷根  三大举措促脱贫

荒坡整理成梯田  土地流转产业兴

立足长远抓教育  改善设施固根本

 

 

(厅矿补费征管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