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28.08.2017  08:48

  甘办发〔2017〕52号

  各市、州党委和人民政府,兰州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省委各部门,省级国家机关及各部门,省军区、武警甘肃省总队,各人民团体,中央在甘各单位:

  《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已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8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广泛普及,移动互联网以其泛在、连接、智能、普惠等突出优势,有力推动了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创新发展新领域、公共服务新平台、信息分享新渠道。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16〕52号)部署要求,夯实移动互联网发展基础,完善管理工作机制,强化政策引导,提高自主创新和安全保障能力,促进全省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鼓励支持和规范发展并行、政策引导和依法管理并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以移动互联网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为突破口,着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电子商务、数字内容、卫星导航、服务外包等移动互联网产业,着力推动移动互联网在交通、旅游、农业、工业、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融合发展,着力凝共识、防风险、争人心、保安全,全面推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快速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移动互联网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为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发展为民,缩小数字鸿沟。准确把握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强化为民取向,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普惠等优势,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激发信息经济发展活力,为全省人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力。深入推进“放管服”,完善市场准入,优化发展环境,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趋势导向,发挥管理主体、运营主体、使用主体作用,全面释放创新活力和市场能量,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

  坚持内容为本,加强分类指导。创新健康内容生产,规范发布行为,拓展分享渠道,净化网络交互环境。对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分类管理,健全管理机制,规范发展秩序。

  坚持安全可控,保障网络安全。健全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网络安全工作机制、技术手段和保障能力建设,提高信息化产品服务安全可控水平,全面排查、科学评估、有效防范和化解移动互联网风险隐患,切实保障网络数据、技术、应用等安全。

  (三)发展目标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到2020年,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和宽带网络覆盖城乡,全省95%以上的城镇基本具备千兆宽带接入能力;农村地区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8%以上,光纤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2Mbps以上。全省4G基站总数达到6万个,无线局域网(WLAN)公共运营接入点(AP)总数达到11万个,第五代移动通信(5G)启动商用;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70万公里,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达到8000吉比特每秒(Gbps),建成兰州新区国际通信专用通道。

  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到2020年,全省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600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98.6部/百人,3G/4G用户达到2300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超过2210万户,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达到500万户。

  创业创新积极活跃。到2020年,全省移动互联网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双创”环境健康有序,协同创新效果显著,产业活力不断增强,建设完善甘肃“科聚网”“兰州科技大市场”“创客中国区域分平台”“甘肃工业云”等一批技术、产业创新服务支撑平台。

  引领作用更加凸显。到2020年,全省信息经济总量超过3000亿元,其中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网络零售额达到500亿元以上;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生产性服务业和网络化服务新业态快速发展。

  信息服务惠及全民。到2020年,建成覆盖全省、整体联动、部门协同、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全省贫困地区基本实现网络覆盖、信息覆盖、服务覆盖,移动互联网发展成果普遍共享。

  网络治理成效显著。到2020年,网络文明引领能力进一步增强,正能量传递更加有力,网络文化繁荣健康。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点行业信息系统安全可靠,全民信息安全意识普遍提高。

   二、着力夯实移动互联网发展基础

   (一)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深入落实“宽带中国”战略,积极推进“宽带乡村”、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创建、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试点建设等工作,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升级,提高信息网络服务水平。建设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的下一代高速宽带网络,推进城域网高速互联。加强广电基础网络双向化、宽带化、智能化建设。创新投资和运营模式,推进先进泛在的无线宽带网络建设,促进城市和农村地区无线宽带网络协调发展,实现4G网络全面覆盖,统筹推动5G网络商用部署建设,加快民航客机、高速铁路、城市交通等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建设和应用,带动引导商业性服务场所实现无线局域网覆盖和免费开放。统筹信息基础设施与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一样纳入总体规划,推动信息基础设施与地下综合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同规划、同设计、同建设、同验收,完善共建共享机制,重点推进在市政设施、公路、铁路、机场、城市轨道、电力和新建住宅小区等场所共建共享。(各市州政府,省通信管理局、省工信委、省发展改革委、省委网信办、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甘肃电信公司、甘肃移动公司、甘肃联通公司、甘肃铁塔公司、甘肃广电网络公司等按照各自职责共同推进)

   (二)推进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围绕实施大数据战略,强化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顶层设计,加快建设并优化布局内容分发网络、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等新型应用基础设施。推动兰州新区大数据产业基地、金昌“紫金云”大数据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丝绸之路大数据公司、甘肃省大数据研究院、甘肃省大数据创新创业中心等建设,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大数据中心和大数据指数发布机制。加快电子政务云平台、西北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省级云计算软件研发应用中心、“云上陇原·智慧甘肃”云平台及面向全省各行业、研究机构以及创业群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兰州新区向西开放战略平台的优势,积极推进兰州新区国际通信专用通道建设,提升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层次和水平,更好满足基础电信企业、网络内容服务商、大数据及云服务提供商、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和传统企业的互联网业务国际化需求,促进移动互联网与各行业融合创新发展。加快兰州国际港务区信息化建设,努力构建面向内陆港口和国际港口的物流信息通道。(兰州市政府、金昌市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工信委、省发展改革委、省委网信办、省科技厅、省通信管理局,甘肃电信公司、甘肃移动公司、甘肃联通公司、甘肃广电网络公司等按照各自职责共同推进)

   (三)持续推动网络提速降费。 加强统筹协调,深化部门协同,切实推动网络提速降费。加快推动光纤到户进程,大幅提升百兆光纤接入能力覆盖城市家庭的比例,扩大农村地区光纤宽带覆盖范围,统筹提高城乡宽带网络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提升互联互通质量,优化互联网骨干网络结构,大幅增加网间互联带宽,增强网络服务能力。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在全业务领域开展竞争,以市场竞争促进企业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市场监管,引导和督促基础电信企业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用户需求,制定差异化资费方案,优化电信资费结构,降低网络资费水平,提升服务性价比和用户“获得感”。(省通信管理局、省工信委,甘肃电信公司、甘肃移动公司、甘肃联通公司、甘肃广电网络公司等按照各自职责共同推进)

   (四)提高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增强公网应急抗毁能力,在全省重点地区建设可抗御重大灾害、具备卫星路由和增强电源配置的超级基站。推动实施重点通信设施迂回(多)路由建设及容灾中心建设,提高公众通信网的容灾能力和快速恢复能力。进一步完善应急通信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上下级指挥快速协调,内外部通信互通共享,逐步建成包括卫星通信保障、公众通信网络、现场通信装备在内的天地一体应急通信保障系统。健全应急预案和工作机制,加强应急保障队伍建设,强化应急通信预案培训、演练。(省通信管理局、省工信委,甘肃电信公司、甘肃移动公司、甘肃联通公司、甘肃广电网络公司等按照各自职责共同推进)

   三、着力推动移动互联网创新发展

   (一)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结合“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取消和下放相关行政审批事项,减少事前行政审批、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加快落实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研究试行移动互联网项目承诺备案制。健全电信业务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健全移动互联网新业务备案管理、综合评估等制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多元化投融资市场发展,探索建立公平开放的电信市场准入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电信市场开放,推动形成多种资本成分和各类市场主体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业务服务相互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市场新格局。(省通信管理局、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公安厅、省工商局、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质监局、省政府金融办、人行兰州中心支行等按照各自职责共同推进)

   (二)加强科技创新。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研投入,争取移动芯片、智能传感器、人工智能、微机电系统等移动互联网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布局有所突破,加快移动互联网技术成果转化。对符合条件的移动互联网核心技术研发项目给予优先支持。积极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密切关注国家移动互联网研发计划动向,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引导我省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积极参与移动互联网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统筹推进物联网规划、科技专项实施和产业发展,建设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创新核心技术研发投入机制,探索关键核心技术市场化揭榜攻关,提升企业、科研机构在移动互联网技术领域的影响力。完善高新企业减免和奖补政策,激发移动互联网企业高新技术创新热情,推动企业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创新发展,为我省移动互联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委网信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农牧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等按照各自职责共同推进)

   (三)推动协同创新。 大力扶持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创业,鼓励和支持企业成为研发主体、创新主体、产业主体,支持组建产学研用结合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创新网络和技术创新联盟,支持移动互联网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平台建设,推动信息服务企业、电信企业、终端厂商、设备制造商、基础软硬件企业等上下游融合创新,推动信息技术、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千亿元行动计划,开展“创客甘肃”活动,引导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向移动互联网创客、创新创业团队、创业企业提供开放共享服务。进一步发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政策性基金的引导扶持作用,拓展民间资本和风险资本融资渠道,支持各类中小微企业发展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新业务,打造移动互联网协同创新平台和新型孵化器,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积极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破除制度障碍和市场垄断,发挥基础电信企业、大型互联网企业龙头带动作用,通过生产协作、开放平台、共享资源等方式,支持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发展。(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委网信办、省通信管理局、省商务厅、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政府金融办、人行兰州中心支行等按照各自职责共同推进)

   (四)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 鼓励企业面向移动互联网战略前沿、交叉融合领域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引导企业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积极构建在线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推进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加快推进专利信息资源开放共享,鼓励大型移动互联网企业共同组建专利池,建立资源共享和利益分配机制,提升知识产权服务附加值。大力发展开源社区,鼓励软件成果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开源,促进软件成果的开发应用。建立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体系,加强知识产权预警和跨境纠纷法律援助。加大对移动互联网技术、商业模式等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规范网络服务秩序,严厉打击各种网络侵权假冒行为,增强全社会对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加大网络知识产权和专利执法维权工作力度,加强互联网作品创作和网络著作权管理,积极向著作权人、版权产业单位提供作品登记、合同签订、版权贸易等法律服务。(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知识产权局、省工信委、省商务厅、省工商局、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委网信办、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政府法制办等按照各自职责共同推进)

   四、着力强化移动互联网驱动引领作用

   (一)激发信息经济活力。 进一步完善支持信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移动互联网领先技术和创新应用先行先试,扶持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创业。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大数据战略,大力推动移动互联网与农业、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创新信息经济发展模式,增强安全优质移动互联网产品、服务、内容有效供给能力,积极培育和规范引导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约车、租房、支付等分享经济新业态,促进信息消费规模快速增长、信息消费市场健康活跃。(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委网信办、省科技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农牧厅、省商务厅、省政府金融办、人行兰州中心支行等按照各自职责共同推进)

   (二)促进智能制造发展。 推动移动互联网应用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围绕工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型业态培育、企业技术改造等环节,发展智能化生产、协同化制造、网络化研发和个性化服务。构建传感器网络、无线宽带、工控网络、工业APP(应用软件)等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应用体系,部署工业智能移动终端,提升企业生产制造智能化水平。在金川公司、兰石集团、天水星火机床、长城电工、酒钢集团等制造业企业,实施制造设备和过程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提高关键零部件制造和装备整机的数控化、智能化水平,形成一批自动化、智能化高端装备产品,打造千亿元智能装备产业链。依托有色、装备等制造业龙头企业,建设引领甘肃辐射西北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与创新推广中心。支持甘肃工业云、企业云、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和工业大数据服务等平台建设,鼓励能源、煤炭、石化、电子等大型制造企业搭建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网络平台和在线协同设计平台,集聚线下各类社会创新资源,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按需设计、众包设计、众创设计模式。鼓励科研院所等专业机构依托互联网平台提供在线研发设计服务。鼓励企业利用移动互联网搭建产品远程监测与诊断平台,向客户提供专业化远程状态管理和现场技术支持,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省工信委、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等按照各自职责共同推进)

   (三)大力推进信息惠民。 依托移动互联网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加快电子政务外网平台体系和政务服务移动客户端建设,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积极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工作,推动兰州市、白银市、敦煌市等率先实现政务服务“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在保障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推动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利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逐步向全省推行。积极争取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行“甘肃一卡通”。促进移动互联网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重点推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交通、旅游、教育、医疗、食品药品安全、就业、社保、养老、环保、公安、司法等便民服务,加快政务服务向街道、社区、农村延伸。推动各级党政机关积极运用移动新媒体发布政务信息,提高信息公开、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打造透明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着力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化、城市管理精细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网络应用移动化。(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委网信办、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委、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民政厅、省人社厅、省农牧厅、省环保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文化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旅游发展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等按照各自职责共同推进)

   (四)推进实施网络扶贫行动。 按照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制定《甘肃省网络扶贫行动实施方案》,建立网络扶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联席会议统筹抓总、市州负责、县市区实施的三级网络扶贫机制,大力实施网络覆盖、农村电商、网络扶智、信息服务、网络公益等网络扶贫五大工程。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补偿试点建设,加大农村贫困地区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快推进农村贫困地区网络全覆盖。鼓励支持基础电信企业针对农村贫困地区定制研发面向贫困地区的简单易用、成本低廉的移动终端,开发适合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特点和需求的APP,探索推出“人、机、卡、号”绑定业务和优惠资费套餐,精准减免贫困户网络通信资费。以远程医疗服务、在线教育培训等为重点,大力推动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为农村贫困地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发展农村农特产品移动电商和特色旅游电商,着力培育一批特色农产品网上品牌,多渠道开设移动互联网旅游宣传营销窗口,举办甘肃贫困县名优特产及乡村旅游网络博览会,完善农村电商发展环境。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推动移动互联网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及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引导传统培训向远程教育、移动在线培训等转变,扩大培训普及范围。完善提升甘肃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和甘肃省农业大数据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甘肃12316三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综合信息服务网络,推动贫困地区民生保障信息化,实现网络信息服务全覆盖。组织开展网络公益扶贫系列活动,推动互联网企业与贫困地区结对帮扶。(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扶贫办、省通信管理局、省工信委、省财政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民委、省农牧厅、省商务厅、省旅游发展委、省供销社等按照各自职责共同推进)

   (五)繁荣发展网络文化。 把握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文化传播、“中国梦”践行者故事网络传播、“中国好网民·陇上好人”、“三个一百”网上文艺精品等网络内容、网络公益、网络诚信、公共数字文化、网络文化戍边建设工程,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形成一批具有甘肃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网络文化品牌,促进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以中国甘肃网、每日甘肃网等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为龙头,推动建设新型媒体集团,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着力加强新闻媒体移动端建设,加大中央驻甘和省内主要新闻单位、重点新闻网站等主流媒体移动端建设推广力度,积极扶持各类正能量账号和应用,鼓励内容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渠道创新,通过动态页面(H5)、图解、动漫、微视频等适合移动端传播的形式,开展“中国网事·甘肃攒劲人”、“我是家乡代言人”、“网络扶贫公益广告征集”、“新年新衣”爱心活动、“网友植树公益行”等系列网络文化活动,做强做活“小陇”、“阿甘哥”、“甘肃小新”等虚拟人物,构建导向正确、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等按照各自职责共同推进)

   (六)带动关联产业发展。 支持丝绸之路大数据公司、丝路辉煌大数据交易中心运营发展,建设丝绸之路西北大数据产业园等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加大关键数据技术、软件研发和产业化力度,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争取大数据国家综合试验区和大数据交易试点落地甘肃,强化移动互联网业务数据支撑。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扶持培育一批网络安全企业,发展壮大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产业。积极推广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兴融合性移动互联网应用,带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电子信息、软件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形成产业联动、企业集聚、创新活跃、优势明显的移动互联网关联产业集群。开展种植业生产信息化示范,建设农情监测、精准施肥、智能灌溉、病虫草害监测与防治系统,建设畜禽养殖和特色渔业养殖数字化示范基地。以武威、张掖、酒泉规模较大的育种企业为依托,开展智能化育种示范。建设农产品加工业信息平台,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集约化、专业化和现代化发展。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推动特色农产品、工艺文化产品入驻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休闲农业等信息服务平台。(省工信委、省发展改革委、省委网信办、省农牧厅、省科技厅、省林业厅、省商务厅、省政府国资委、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等按照各自职责共同推进)

   五、着力提升移动互联网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一)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 落实网络安全法规政策,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和属地化管理原则,将网络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机构、具体岗位。建设甘肃省网络安全实验室、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信息共享等平台,从技术层面提升移动互联网安全保障能力,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预防、检测和处置网络安全事件,提升网络安全战略预警和决策指挥能力。在全省信息化项目布局建设过程中同步规划、建设和使用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加大自主化网络安全技术标准应用推广力度,严格落实国家网络安全产品认证认可制度,加强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贯彻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以保护全省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尤其是能源、金融、航空、交通等行业,政府要害部门、军工研发机构、涉国家级先进技术和商业秘密等单位的网络设施和信息系统安全为保卫重点,督促信息系统所属单位落实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开展等级测评工作和网络安全风险监测,强化通报预警,督促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关键基础设施安全。加强全省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监督检查,建立网络安全联合通报机制,提高资源共享、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水平。开展好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等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提升移动互联用户安全防护水平。(省委网信办、省国家保密局、省工信委、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国家安全厅、省通信管理局、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等按照各自职责共同推进)

   (二)切实维护用户合法权益。 落实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机制,严格规范收集使用移动互联网用户身份、地理位置、联系方式、通信内容、消费记录等个人信息行为,保障用户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督促移动互联网企业切实履行用户服务协议和相关承诺,完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健全投诉处理机制,提供更加安全、优质、便捷、实用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和服务。加大对利用“伪基站”、非法网站、恶意软件等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和行业秩序。(省公安厅、省委网信办、省工信委、省通信管理局等按照各自职责共同推进)

   (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 完善移动互联网管理多部门执法协调机制,加快执法信息技术系统建设,提高对网络违法犯罪识别、取证、联动查处打击等能力。坚决打击利用移动互联网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等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利用网络交易、钓鱼网站、冒充QQ好友实施诈骗的犯罪;假冒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其工作人员诈骗的犯罪;黑客攻击破坏的犯罪;利用互联网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犯罪;网络涉枪涉爆犯罪;网络赌博、淫秽色情犯罪;利用互联网制作传播谣言,严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犯罪;利用互联网实施的各类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犯罪;盗版侵权、非法售卖个人信息的犯罪等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清理在互联网上发布的各种以出售试题、代刷网站信用、彩票预测、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为名实施诈骗的信息;组织网络传销、非法集资的信息;淫秽、色情、低俗信息;涉枪涉爆、假证、假药信息;散布谣言、虚假恐怖、侮辱诽谤的信息;煽动非法聚集、集会游行等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信息。(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省委网信办、省公安厅、省国家安全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通信管理局、省工商局、省政府金融办、人行兰州中心支行、省知识产权局等按照各自职责共同推进)

   (四)增强网络管理能力。 强化域名注册、互联网地址(IP地址)分配、网站备案等网络基础资源管理,增强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接入服务提供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域名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规范基础电信服务,严格落实手机用户实名登记制度,加强互联网信用体系建设。创新管理方式,加强移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研究应对和安全评估。完善信息服务管理,发挥企业责任主体作用,强化部门执法主体作用,规范传播行为,维护移动互联网良好传播秩序。(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通信管理局、省公安厅、省国家安全厅、省科技厅、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国家保密局等按照各自职责共同推进)

   六、着力深化移动互联网交流合作

   (一)强化移动互联网协同治理。 积极探索建立网络社会协同治理模式,推动行业组织和各类联动协作机制建设,健全移动互联网治理体系。全面落实网络身份管理制度,建立网络诚信评价体系,健全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网民信用记录,完善褒奖和惩戒机制。规范和引导网络社团发展,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网络治理,促进移动互联网行业自律自治。建立健全部门及区域网络安全信息协作共享机制,完善打击违法犯罪长效机制,加强网络空间不良信息和违法行为举报平台建设,协同联动打击移动互联网违法犯罪行动。强化互联网属地管理责任和网站主体责任,加强社交媒体、知识社区、网络视听、自媒体等移动互联网平台管理。(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通信管理局、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国家保密局等按照各自职责共同推进)

   (二)加强传播能力建设。 深化人文交流,积极利用各类移动互联网社交平台,有效运用各种传播渠道,丰富宣传形式,扩大宣传实效。积极拓展移动互联网宣传渠道,加强省内外网络文化交流与合作,指导各市州、各系统建设政务新媒体。大力推进“网信甘肃”省、市、县三级网宣矩阵、“陇原好网民”网上传播矩阵、“甘肃发布”为引领的甘肃微媒体矩阵建设,创新开展多语种、跨平台互动传播,力争打造区域内有传播力、影响力的传播媒体。(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等按照各自职责共同推进)

   (三)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不断提升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构建网上丝绸之路高速通道,促进网上丝绸之路国际合作。依托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提升,打造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信息传输和信息服务输出的黄金通道。大力发展跨境移动电子商务,支持各类移动互联网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和发展,培育相关服务企业,强化配套支撑。依托敦煌文博会、兰洽会等窗口平台打造移动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试点和示范。支持移动互联网企业走出去,鼓励企业在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领域参与标准制定和交流合作,支持移动互联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拓展海外发展空间。(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商务厅、省文化厅、省通信管理局、省质监局等按照各自职责共同推进)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体制。 在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完善管理体制和统筹协调机制,建立甘肃省“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快速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移动互联网发展管理重大问题、事项和情况,部署落实重点任务,督促检查各市州各部门移动互联网发展管理各项工作的实施。省委网信办要进一步强化移动互联网管理的统筹协调、督促检查,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工作例会等制度,研究处理各市州各部门移动互联网发展管理重大事项和情况,督促指导各市州各部门有效落实领导小组决定事项、工作部署和有关要求;省工信委、省通信管理局、省公安厅、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等有关部门和省军区要根据职责切实负起责任,依法加强对移动互联网相关业务的监督管理,制定出台支持和促进移动互联网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确定推进时限和任务。明确各市(州)和县(市、区)网信部门承担互联网信息内容的监督管理执法职责,健全省、市、县三级管理体系,加大人员、经费、技术等保障力度。(省委网信办、省编办、省工信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政府法制办、省通信管理局等按照各自职责共同推进)

   (二)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扶持力度。 全面贯彻实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办法(试行)、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等移动互联网相关法规、政策和规定,加快推动制定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相关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完善有关工作机制,健全移动互联网多部门管理执法协调机制和互联网信息内容执法体系。加强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利用现有的工业转型升级专项、信息产业和两化融合发展专项、甘肃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资金,积极采取贴息和股权投资等方式,推进重点产品和服务产业化。加大政府部门移动互联网应用力度,将相关应用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积极发挥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等的引导作用,拓宽移动互联网领域投融资渠道,鼓励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社会资金加大对移动互联网领域创新型企业的投资。加强移动互联网发展政策法规宣传,提升全民网络素养。(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科技厅、省公安厅、省国家安全厅、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政府金融办、省政府法制办、省通信管理局等按照各自职责共同推进)

   (三)净化网络空间,扩大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移动互联网治理,加快移动互联网社会组织建设,支持甘肃省网络文化协会、甘肃省信息产业协会、甘肃省互联网协会等各方面力量积极开展网络公益活动。强化网络文明引领,完善网络举报机制,引导广大移动互联网用户文明上网,积极参与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网络秩序。健全移动互联网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和服务评议制度,完善行业管理、企业自律、社会监督联动机制。(省委网信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文明办、省工信委、省民政厅、省公安厅、省文化厅、省商务厅、省政府金融办、人行兰州中心支行、省工商局、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通信管理局等按照各自职责共同推进)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智力支撑能力 。加强网信系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注重培养、选拔、任用熟悉移动互联网发展管理工作的领导干部。坚持先行先试,创新人才引进、评价、流动、激励机制,探索建立适应网信特点和我省实际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和人才使用办法,将各方面优秀人才凝聚到网信事业中来。把移动互联网人才纳入省市人才引进整体规划,采取多种方式,引进和培养一批移动互联网领域高端人才,吸引移动互联网领域领军人才、特殊人才、紧缺人才在我省创业创新和从事教学科研等活动。建立移动互联网专家库,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管理工作提供智力支持。鼓励高等院校面向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培养相关人才。支持校企、院企合作办学,结合国家和省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强各类人员应用能力的培训,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推进移动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省委组织部、省委网信办、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人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通信管理局等按照各自职责共同推进)

  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

  2017年8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