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积石山县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纪实
原标题:扶贫花开幸福来——积石山县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纪实
记者 马健 马霞
今年以来,积石山县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以基础设施改善、富民产业培育和贫困群众发展能力提升为重点,大力实施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为依托,统筹谋划、融合发展、重点突破、扎实推进,不断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努力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有力推动了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推”出新面貌
刘集乡肖家村,距离县城22.4公里,是积石山县偏僻、边远的一个贫困村,全村共有566户,2630人,贫困人口554户,2577人,贫困面达98%。去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积石山县调研时来到该村,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开展入户调查,仔细询问调查农户收入支出、外出务工、上学看病等情况,详细了解扶贫项目到村入户的效果,面对面听取村民的诉求和地方干部的意见建议,了解扶贫项目的组织方式、实施效果,与大家一起商量解决办法。
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汪洋副总理在积石山县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抓住新阶段扶贫开发等政策机遇,用好用活党的扶贫政策,带领群众兴致富产业、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大力实施整村推进,使昔日的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实施危旧房改造项目使肖家村沙地湾社25户贫困户住进新房;以群众投劳,政府投资的方式为该社开挖管道渠1200米、铺设管道1400米,彻底解决了群众吃水难题;沙地湾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硬化该社巷道1.8公里;修建特困户联户养殖小区一处,建暖棚24座,投放良种羊共计384只。积极响应州委、州政府富民强农政策,村上成立了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截至目前,已入社299户(贫困户224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群众发展难题。扶持全村贫困户搞暖棚养殖50户,完成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2000亩,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00人次,因地制宜,种植啤特果树550亩,示范带动农业向林果业转型发展。
通过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如今,该村交通条件明显改善,特困群众喜迁新居,农民增收产业培育壮大,致富信心不断提升。
“搬”出新天地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住上像城里人一样的新房,可像我这样的困难户,哪有钱盖房子,是党的扶贫搬迁这个好政策,让我们有了希望和盼头,让我们和城里人一样过上新生活了。”在吹麻滩镇后阳洼安置点,村民张小明激动地对记者说。
吹麻滩镇后阳洼安置点是积石山县2014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安置点之一,批复总投资1592万元,计划搬迁100户647人。该安置点于3月份开工建设,截至目前,架设农电线路1.4公里,完成巷道平整0.8公里。已完成80户住宅主体工程,20户正在建设基础和墙体工程,完成投资1280万元。
今年,积石山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总投资1098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500万元,县上配套557万元,群众自筹4986.7万元,整合农村危房改造资金943万元,整合其他专项资金1155万元。县上计划建设安置点11个,搬迁820户5625人。目前,9个安置点已开工建设,2个正在协调落实建设用地,已完成165户住宅主体,其余正在建设,完成投资2500万元。该项目建成后,可有效改善820户5625名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贫困群众住房难、行路难、上学难、吃水难、就医难等问题,对加快脱贫致富,实现与全县同步小康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输”出新路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积石山县始终把富民产业培育和贫困群众发展能力提升、提高贫困人口素质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坚持向外输出与就近就地创业相结合,不断加大劳务技能培训和有组织输转力度,发展壮大劳务产业,制定劳动力培训转移规划,采取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委托培训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就业技能培训,完成劳务培训2.41万人(次),输转劳务人员3.38万人,两后生1045人,完成劳务收入8.26亿元,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同时,认真落实州上25条富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以农林牧等技术推广部门为依托,采取举办培训班、专家授课、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结合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种植、特色林果、畜牧养殖、劳务等富民产业,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投入780.4万元完成全膜双垄沟播玉米25万亩,膜侧油菜3.01万亩。坚持扩量与提质并重,不断扩大种植面积,投资2400万元打造大河家核桃产业园,全县花椒、核桃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0万亩和12万亩。以建设全国羊产业发展试点县为契机,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工作措施,全力发展壮大草食畜牧业,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12个,发展规模养殖户79户,牛存栏4.57万头,羊存栏21.6万只。
“合”出新活力
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全社会上上下下凝聚合力、全力推进。积石山县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工作全局,进一步创新扶贫理念,加大资金投入,突出项目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民生扶贫、社会扶贫,全力组织实施扶贫攻坚行动计划。
今年,全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950万元,整合其他部门资金3358万元,协调信贷资金3250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3个,从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素质提升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扶贫攻坚。通过人口较少民族、“一事一议”、通达通畅等项目,投资9170万元硬化农村道路150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标;投资7081万元的县城城区供水水源改扩建工程年内可完成调蓄水池和水厂建设任务,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北部延伸工程已基本完工,中部延伸工程正在加紧实施,建成后全县农村自来水入户率将达到95%以上。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3000户,总投资7400万元的和谐佳苑公租房和投资4000万元的棚户区改造项目近期将开工建设。坚持把双联行动和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渠道和平台,各级联村单位、联户干部共协调落实各类项目205项,落实资金7235.6万元,帮扶物资折价1068.7万元,发放惠农贷款1.71亿元。在138个村建成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累计筹集互助资金1.2亿元,发放借款1.03亿元,有效解决了资金短缺难题。
通过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全社会力量共同抓的工作机制,有力地推动了扶贫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多部门多层次联合帮扶的大扶贫格局,大大提升了扶贫效果,实现了全县扶贫工作的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