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努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02.11.2015  11:54

  中国兰州网11月2日消息 河北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首批建设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以占全市1.64%的土地面积,创造出了占全市21%的地区生产总值、42%的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0%的进出口总额和86%的工业企业利润。“大力进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开发区跨越发展的牛鼻子,抓住了这个牛鼻子,其他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胡英杰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优化服务环境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者深刻认识到,经济技术开发区必须是经济发展技术领先的开发区,而要实现经济技术领先,就必须有优良的创新环境和完善的服务设施。为此,开发区先后出台了《扶持创业中心在孵企业暂行办法》《秦皇岛市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扶持优秀创新企业管理办法》,对入驻开发区的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提供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企业代码等手续;协助科技创新企业办理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成果鉴定、登记;协助申请国家、省有关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各项基金等“一站式”服务。

  而对有发展前景,但又遇到暂时困难的中小型创新企业,开发区则给予大力扶持。秦皇岛市北斗自控设备有限公司“当家人”、曾经骑着辆旧自行车寻求创业支持的王建栋怎么也不会想到,几年后自己的企业能够成为中国肥料机械工业100强。在2004年成立之初,他连一个固定的办公场所都没有,公司发展停滞不前。后来,王建栋得到了开发区在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公司得到快速发展。如今,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自动定量包装秤、配料调速皮带秤、全自动微机配料生产线等产品出口韩国、印尼等国,年销售额达到1000余万元。

  引进科研团队

  一个区域经济实力的强弱往往取决于科研创新力量的强弱。为此,秦皇岛开发区采取政府强力引导与企业主动结盟等两种模式大力吸引科研创新团队进入秦皇岛开发区开展科研创新研究和科研创新成果应用。通过持续不断地对接,先后有中科院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等30多家科研创新机构在开发区落户,成为带动地区创新创业的龙头、辐射带动的中心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领头雁。截至目前,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228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15家,分别占全市总数的37%和36%。

  一台电脑、一台与普通打印机差不多大小的3D打印机,这就是能够打印出立体实物所需要的全部“装备”。这项能给工业领域带来全新革命的技术是秦皇岛天秦三维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的“看家本领”,而这项技术的成功得益于我国机械制造与自动化领域著名科学家卢秉恒院士的倾力加盟。卢秉恒研发的出光固化、金属熔敷、陶瓷成形、激光烧结、金属烧结、生物制造等类型的增材制造装备和材料,为3D打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截至目前,开发区已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8家和科技专家企业工作站7家。

  建设孵化基地

  “公司选择e谷,主要是看中了这里的创业服务和创业氛围。这里有很多‘邻居’跟我们的业务都相关,我们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并且e谷还可以为我们申请专利提供服务。”秦皇岛快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滕丽丽说。

  2015年8月10日,由漫游世纪(北京)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创办的e谷(秦皇岛)创想空间正式启动。e谷(秦皇岛)创想空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通过复制中关村海淀园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开发区的小微企业提供“中关村式”的技术、市场、人力、培训。截至目前,21家企业与e谷签署了入孵协议。

  秦皇岛开发区采取了政府自主投资建设和利用社会资本共同建设等模式,大力开展区域创新、创业孵化器建设。目前,开发区共建设各类孵化器13家,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过400家。由于孵化器的强力推动作用,不少在孵完成孵化进入了企业发展阶段,截至2014年底,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8家,占全市总量的77%;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达到24家,占全市总量的60%。

  科研成果,只有转化成生产力时,才能有望推动生产力发展,产生经济效益。为此,秦皇岛市开发区把最终的落脚点放到发展创新成果转化园区上,相继与北京大学合作共建了北大(秦皇岛)科技产业园,与中科院北京分院合作共建了秦皇岛(中科院)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就是通过这种创新平台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秦皇岛开发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