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秦州:“第一书记”一切为了贫困乡亲
原标题:一切为了贫困乡亲
记者 郭彦英
“关系亲不亲,就看用情真不真。谁把群众当亲人,谁就会赢得民众心!”这是魏立涛驻村帮扶的座右铭。身为天水市委农工部新农村建设科科长的他,自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就一头扎在秦州区皂郊镇刘家沟村,担任起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动真格、用真心,主动融入驻村工作,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串起了村民的幸福。
刘家沟村有5个自然村97户426人,贫困人口近半数。该村虽然距离城区并不远,但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村容村貌差。尤其是村民吃水,要到3里外的山沟里排队等候,由于道路狭窄陡峭,牲口驮水、人背水的景象在当地司空见惯,群众怨气很大……面对这个“烂摊子”,魏立涛感觉“鸭梨山大”。但他主动作为,满怀深情一头扎进了扶贫工作之中。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驻村工作一开始,他便把摸清村情户情民情、找准群众需求意愿摆在了首位。按照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他逐门逐户问村情、访民意,了解群众所盼所想,用真情写下了自己的民情日记。经过层层筛选、户户核实、三榜公示,最终精准识别贫困户50户210人,并对贫困户的家庭情况、经济状况、致贫原因、需求清单、帮扶措施等进行大数据录入,实施精准扶贫措施。
扶贫先扶志。为了让贫困农户看到脱贫的希望,他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周边县区扶贫示范村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激发干事创业和增收致富的信心。回家后结合村情,因地制宜,量身定制了“刘家沟村发展规划”“驻村帮扶计划和贫困户帮扶措施”,积极推进产业富民、基础设施建设、技能培训、易地搬迁、环境整治、夯实党建六项重点工作,努力破解群众增收难、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看病难“五大难题”,力争三年脱贫、五年实现小康。特别在富民产业培育上,提出了以发展苹果、核桃、樱桃等果品产业为主,两年建设“千亩果园”;在基础建设模式上,提出了易地搬迁和旧村改造相结合的方式,三年计划搬迁58户农户,彻底向贫困告别。
为了落实“千亩果园”计划,他积极协调,从外地购买引进了香玲、辽核4号、中材1号等1000多株优质核桃树苗,并依托整村推进项目,完成苹果、大樱桃、核桃规模建园420亩。在建园过程中,针对部分地块坡陡、破碎、高低不平、杂草丛生等实际,他又从双联单位争取扶持资金近3万元,协调铲车等农业机械,平整土地30多亩。还积极协调农林部门,邀请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多次对村民进行果树管护等技能培训。
为了彻底解决村子基础建设滞后等脱贫“卡脖子”问题,他四处奔走,主动跑项目、要资金,拓宽硬化通村道路2.2公里,建成输水管道2公里、蓄水池2座,整修耕地300余亩,建成了村委会办公楼和5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协调双联单位捐赠办公桌椅、沙发、茶几、电视、电脑等,在村内广场及主巷道安装路灯10盏,配备垃圾车2辆、垃圾箱4个,同时还配套建起了村卫生室、农家超市、卫生厕所等,目前均基本完工。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短短一年时间,刘家沟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富民产业初具规模,农村环境得到改善,群众收入逐渐提高。村主任杨成生感激地说:“自从魏立涛带领的驻村帮扶工作队来到刘家沟村,我们的日子有了很大变化,他们是我们群众真正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