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尚斌:中国春节有点牛

02.03.2015  10:28

  在诸多传统节日里,中国人过得最认真、传统保存得相对完善的,要数一年之首的年节。年节是中国人的第一大节,海外华人,甚至欣赏中华文化的一些外国人,也都十分重视它。这里的“第一”之谓,既因为它在一年的时间序列中排在最前面,更因为它规模最大、也是所有节日中时间最长、故人们最看重。人们大扫除、贴春联、放鞭炮,除夕之夜阖家团聚吃年夜饭,欣赏春节晚会兼守岁,给小辈发压岁钱,大年初一出门拜年等等,近年又有利用年节长假外出旅游的,可以看作传统节目“走三桥”、“走百病”的现代演化,欢欢喜喜、热热闹闹。

  中国人为什么特别重视年节?因为在民间,人们传说“年”是一头头上长角的怪兽,岁末会出来吃人。除夕夜下山来祸害人畜。所以过年又被叫做“过年关”,人们除夕不敢睡觉,要“守岁”,守住自己的年岁就是延续自己的生命。给小孩子“压岁钱”,是因为孩子人小力薄,靠自己的力量不行,需要大人帮他们“压”住年岁。贴门神、挂桃符、放鞭炮等,都是为了吓走年兽。第二天大家再见,不管认识不认识,都互相道贺,“恭喜恭喜”,言下之意是恭喜你还活在世上。民间俗信层面上“年”的说法和“应对”的做法,表现了人类一种忧患意识:人生在世,不会只有吉祥没有灾难。人们在年节这个时点,给自己和大家提了个醒。过去中国人过年是吃穿并重的。元代赵孟頫的《题耕织图》诗云:“田家重元日,置酒会邻里。小大易新衣,相成未明时。”民谣里也有这样的新年歌:“穿新衣,戴新帽,老太太要花,老头儿要炮。”韩国人穿韩服过年,日本人穿和服过年。

  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样漫长的年节也算是中国特色吧。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国家如朝鲜、韩国、越南、新加坡、日本等也有过春节的习俗,但没有听说他们像中国人这样长时间过春节的。

  为什么中国年节时间很长?因为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为了“辞旧迎新”用一两天显然是不够的。当然现代生活与昔日生活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现在人们希望年节长一点,考虑更多的应该是忙碌了一年,该放松一下,有充足时间犒劳一下自己、调整一下自己,自由安排一下自己最想做的某件事,这应该是人们对年节的最大祈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