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秦安:音体美老师走教为山区孩子“补钙”

23.09.2015  10:54

8岁的田定文从村小学回到家,就掏出彩笔,铺开白纸,画起熊猫。她的妈妈陈芳霞高兴地笑出声来:“娃娃这学期回到家,又爱唱,又爱画,特别开心。

有一个镇上的年轻老师,每周都骑摩托车来教我们画画。”小说,“老师在黑板上画的画,和课本上的画一模一样!

田定文是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陇城镇南七小学110多名学生中的一个。她的母校有整洁的房舍、平坦的操场,门前一排粗壮的槐树显示着办学历史已经不短。不过,这里的师生仍习惯于把语、数、外叫做“主课”,除此之外的其他课程一律被称为“副课”。这种说法在城市小学中已很难听到。

之所以有“主、副”之分,是因为南七小学的9名教师中,只有1人是音体美专业出身,再加上县里对农村小学教学质量考核,主要针对语、数、外,被归入“副课”的课就难免开而不上。从一年级到三年级,田定文的“副课”课本放在家里几乎不动,到现在还新新的。

不过,这学期开学只有1个月,田定文的美术课本已经有点旧了。她所说的“骑着摩托来上课”的老师,是陇城镇音体美巡回走教老师汪凯。每天,这名“90后”美术老师骑着摩托,按照镇里每周的统一安排,到不同的村子,不同的学校,去教不同年级的孩子上至少两节美术课。这样,田定文每周就能上一次美术课。

学生不动,老师走教。音体美老师巡回走教,是秦安县在农村教育改革中的一次探索。作为试点乡镇的陇城镇,几年前偏远的村小、教学点留不住人,已经需要在本镇内部实行“支教”,全镇音体美专业出身的教师总共只有8人。为了解决村级薄弱小学的师资结构性短缺、课程开设不平衡问题,让山里孩子全面发展,陇城镇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打破校际界限,抽调5位教师,在全镇范围统一调度,统一排课。

其实,不少农村学生的画作想象力非常丰富,色彩搭配非常大胆,很有潜力。”汪凯说,他巡回走教1个月,发现许多孩子喜欢私下里画着玩,有些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只要有人指导、点拨,进步不少。另一位巡回走教的体育老师张武强也说,山里孩子中,有不少是体育的好苗子。

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明显多了,对学习更有兴趣了。”57岁的南七小学教师贾继祖感慨,“只是苦了巡回走教的老师,每天都要在山里奔波。”事实上,从陇城镇到最远的教学点有10多公里路,许多山路一遇下雨下雪就很难走。记者到访的18日,巡回走教的音乐教师王峰峰到最远的头图教学点上课,途中因为修路,摩托车都没法过去,走了六公里多山路才赶到教学点。

为让老师安全走教、安心走教,秦安县已经为巡回走教的试点乡镇买来了接送老师的校车,连接各个村小、教学点的6条乡村道路正在加紧硬化。按照当地的教育改革设想,巡回走教的不仅是音体美教师,下一步优质教师资源也会统一调度,最终实现学生不走读,老师来走教。

离开南七小学时,南七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36名孩子挤在一间教室,在巡回走教的音乐教师杨明霞带领下,唱起歌曲《拍拍小手点点头》。歌声打破了村里的寂静,几位在校门口等着接孩子的家长,不禁感慨:“山里学校要是再来更多的好老师,谁还愿意带娃娃进城走读?


信息来源:新华网 王宏伟 张钦 白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