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秦安服务群众“零距离”真情为民“心连心”

14.10.2014  17:38

  通讯员 卜乾斌)

  秦安县从解决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入手,以“四风”特别是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单位建设和自身队伍存在的问题为重点,制定整改“路线图”和时间表,设立整改“回音台”,对不同渠道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查实整改,用制度和机制不断巩固和扩大整改提高的成果,真正让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

  定方案,建台帐,问题个个有回音。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针对涉及到的21个问题、低保不公、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扶贫资金监管等48个专项整治项目、60个热点重点问题、7项长效管理措施,设立整改“回音台”,建立整改台账“挂号”;对每个问题都明确责任领导和主体“对号”;对即知即改的问题及时“销号”;对未改问题暂时“留号”,并将整改情况组织党员群众测评,切实做到整改有目标、推进有措施、落实有责任、完成有时限、结果有反馈。采取上级党组织审核、向群众公示、组织群众代表评议多种方式,对“两方案、一计划”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对整改方案不符合要求的,督促其重新制定或修改完善,对整改落实情况达不到要求,多数群众不满意的,及时进行“补课”。积极组织项目实施乡村和单位,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对完成的项目进行验收报账,清退低保对象2725人,新纳入低保对象2531人。扎实开展双联单位党组织和双联村结对共建活动,建立台帐262个,各结对单位帮扶结对村资金180多万元,办各类实事160余件,68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基本得了转化。目前,全县6423个“四风”问题已有5461个得到了有效整改。

  定制度,抓落实,持续抓好作风建设。  以提高班子成员能力和水平为抓手,夯实党建责任制,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围绕征地拆迁、项目工程等重点领域,健全强化监督制度;围绕八项规定精神的落实,规范精文减会、值班考勤、公务接待、公务车辆管理等制度;立足规范窗口部门,健全完善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等服务群众制度,建立整改任务责任制、整改方案公示制、整改措施督查制、整改情况通报制、整改目标考核制、整改效果评议制等六条规章制度,实行立项督办、逐项“过堂”、挂牌销号并公示,确保整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对农村群众普遍关注的农村财务问题,在落实好“三务”公开制度基础上,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对村财务定期公开等进行明确规范。选聘164名农技员和6个乡土专家团在各乡镇开展农技推广、技术服务和培训工作,招聘140名管护人员开展农村基础设施、文体设施维护和村级环境治理工作,帮扶建设致富项目356个,修建人行便桥53座,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活动场所32处,增设垃圾固定填埋点32个。

  抓重点,见实效,活动成果群众满意。围绕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大力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全面优化服务质量。人社局、计生局、公安局、质监局等部门窗口单位,采取“简单前台+标准化后台”的经办方式,制作发放便民代办服务联系卡、便民服务政策咨询卡和编印《便民服务指南》,设置导诉台安排专业导办员,进一步贴近群众,方便交流互动,悬挂醒目指路牌,设立LED提示栏等,为群众提供人性化服务,进一步优化了业务经办程序,切实提升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针对群众最为关注的行路、吃水、就医、上学等问题,开展“进百村入千户访万人”和“在职党员干部党员进社区”活动,全面推行“党员帮办”、“村干代办”、“乡村联办”、“乡干代办”等服务方式,面对面、实打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目前,共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364件,公开承诺事项662个,答复咨询560余人次,群众看病难、城区幼儿入园难、农村行路难等53个热点难点问题已得到了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