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秦安:建设教育园区破解区域均衡发展难题

23.02.2016  16:43

在甘肃秦安陇城教育园区,教师由园区统一调配,教学由园区统一安排,教研由园区统一组织,单身教师食宿由园区统一保障,教师上课由校车巡回接送“走教”。

走教”教师焕发村小生命力

原来好老师都进城去了,家里情况好的也把娃娃送到城里和县城上学了,留在村子里面上学的娃娃越来越少,眼看学校学生都转走要关门了!‘走教’老师一来,孩子再没必要往外转了,感觉村上的学校又能接上气了。

大年除夕,甘肃省秦安县陇城教育园区,两栋公寓楼的每一个单元门口贴上了大大的“”字,园区内很热闹,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过年不回老家了,一家三口每人有自己的房间,孩子学习没干扰,园区的暖气很热,终于可以过一个温暖踏实的春节了。”几天前刚刚搬入新房的李小铭老师正忙着贴春联、挂年饰。

和李小铭老师一样,园区公寓楼的96套房子全住满了,教师们吃上了“定心丸”。

由于山川自然条件差别大,学校布点多而散,尤其是山区的教学点没人愿意去,年轻教师为找对象,都想着往城里走,教师留不住,学生就往外转,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推进学区内教育均衡的关键还是要在配置教师资源上下功夫。”陇城镇学区校长兼园区主任安让金一语道破了建设教育园区的必要性。

2013年,秦安县委、县政府决定在陇城镇开展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和教育精准扶贫试点,用建设教育园区的办法来破解教育均衡发展难题,先后投资2916万元,划拨15亩土地,建成2栋96套教师周转住房和1栋教研综合楼,形成了集全镇教师吃、住、行、教研于一体的多元化综合功能服务小区。

陇城教育园区于去年8月正式运行,实行教师“走教”、校点一体化管理。教师由园区统一调配,教学由园区统一安排,教研由园区统一组织,单身教师食宿由园区统一保障,教师上课由校车巡回接送“走教”。通过建立教师动态调节机制,变学生“走读”为教师“走教”。

陇城镇现有完全小学7所,教学点12个,教职工142名,小学生1976名。为了保证每一所学校开齐开足课程,园区根据富余学科、专业特长、年龄以及工作表现,挑选了19名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走教”老师,按地域分成北山、南七、朱魏、张沟四条线,每条线配备一辆校车,负责接送本条线上所有村小和教学点的“走教”教师,到这些教学点和薄弱学校“走教”。有校车接送,一个“走教”老师一天可以从容地跑三四所学校上课。

园区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将12个教学点的387名学生并到规模较大的小学,每天用校车接送学生上下学,共需要校车14辆,估算每天费用为4200元;我们选派19名教师走教,每天接送山区教学点的教师需要校车4辆,估算每天费用为900元,这样下来一年可节约开支66万元,加上园区集中供暖、水暖电集中使用,节约的经费比这还要多。再从课程开设看,巡回“走教”的3所小学和12个教学点的60个班级开齐音体美课程共需456节,按编制需配教师42名,现在“走教”的一位老师可以给不同的学校上课,开齐、开足课时只需21名教师;如果对教学点年级学生数1—5人的班级进行复式教学只需17名教师就可以了。

陇城镇上袁村村民袁建设说起“走教”赞不绝口:“原来好老师都进城去了,家里情况好的也把娃娃送到城里和县城上学了,留在村子里面上学的娃娃越来越少,眼看学校学生都转走要关门了,‘走教’老师一来,孩子再没必要往外转了,感觉村上的学校又能接上气了。

园区把教研也带起来了!过去一个教学点一名教师教研活动没法开展,现在园区建起了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和音体美四个教研组,晚上教师集中在园区备课、研讨交流,园区教学资源网上建立了优秀教学课例等资源,各片区教师随时可以共享。”园区副主任兼园区教研教改中心主任王军军介绍说。

南七小学校长陈继明更是深有体会:“原来音体美课都由其他老师兼任,自从来了‘走教’老师后,体育课上有了响亮的口号声,音乐课上有了悦耳的歌声,美术课上有了欢快的笑声,科学课上有了奇妙的惊叹声。

青年教师董晓峰回忆起当初在山区教学点任教的经历有些伤感:“最初在山上一个教学点呆过一年,那时确实很郁闷,学校没电视,没网络,吃完晚饭后,一个人坐在屋檐下发呆,心中感到荒凉、无聊,时间长了就会抑郁,生活压力大,现在白天分散到不同学校教学,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办公学习,对我们年轻人的身心健康很有好处。

笔者在走访中了解到,陇城教育园区运转后的最大变化就是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通过园区教师‘动态’调度式机制,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了“园区人”“岗位人”,从根本上减轻了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他们也不用为固定哪个教学点犯愁了,工作积极性和专业特长也自然就被激活了。”

走教”老师不仅自己得到了历练,而且调动起了其他教师的教学热情。上袁教学点代课教师杨春霞高兴地说,以前整个学校就我一个代课老师,每天教完数学教语文忙得晕头转向,特别是音乐、美术,体育等这些课程我没学过,根本带不好。“走教”的教师思想活,理念新,潜力大,精力足,他们的到来将有力的提升村小教学点的办学水平。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   闫锁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