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凝心聚力谋发展
位于甘肃东南部、渭河支流葫芦河下游的秦安县,素有“羲里娲乡”“瓜果之乡”等美誉。
走进秦安,条条道路纵横交错、幢幢高楼鳞次栉比、项目建设热潮涌动、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在这1604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时时让人感受到强劲的发展势头。
今年以来,秦安县全力推进“一地双城三中心”建设,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
秦安县委、县政府始终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深挖潜力,转换动能,优化结构,全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上半年,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5.6亿元,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7亿元,增长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4564.2元,增长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813.0元,增长5.1%……
这是一组提振信心的亮眼数据,也是一张充满挑战的答卷。
盛夏时节,走进秦安县新型建材产业园区,鑫隆环保建材生产线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一期)项目已初具规模。“目前,正在进行综合楼、宿舍楼等工程的建设,整体项目计划8月底竣工。”秦安鑫隆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长徐云生告诉记者。
鑫隆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在混凝土和砂浆生产中采用封闭式环保工艺,可有效控制扬尘和工业污水等对大气和环境的污染。徐云生告诉记者,商砼站年产能将达到50万立方米,干混砂浆站年产能将达30万吨,可带动周边200多人就业。
秦安县抢抓有利时机,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加速跑。以打造省级工业集中区为目标,按照“一区四园”的总体布局,规划建设4个产业园区。何川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3#标准化厂房正在进行主体施工,安伏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建设有序开展,吴川新型建材产业园正在进行整体设计,盛安智慧冷链物流等项目顺利推进。
同时,秦安县还组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和西北地区5个招商小分队,大力开展驻点招商、靶向招商、以商招商。目前,全县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5个,拟引资113.43亿元,累计到位资金75.04亿元。
全面支撑创新创业,提高企业创新能力。2022年秦安县共实施科技项目61个,总投资250万元,在培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入库达13家。
在秦安县兴国镇蔡店村蜜桃种植基地,一颗颗娇艳欲滴的蜜桃挂满枝头,果香四溢。果农蔡商样正忙着采摘成熟的蜜桃,红彤彤的蜜桃映红了蔡商样的脸庞。
随着栽培模式的创新和果树品种的更新,秦安果品的品质越来越好,销路也越来越宽。许多和蔡商样一样的果农依靠果树种植走上了致富路。
今年以来,秦安县创新培训模式,成立秦安果业讲堂小分队,累计培训人数达1.22万人,发放技术资料6500余册;在刘坪镇完成现代蜜桃产业综合提升项目6000亩,实施果园防雹网建设1100亩。在持续做大做强林果特色产业的道路上,秦安不断发力。
“云上桃花会”刷屏网络,2022年女娲文化旅游节及子活动女娲祭典、“女娲杯”甘肃省象棋锦标赛、津南区“沽水谣”曲艺团惠民演出、女娲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等活动成功举办,让秦安县山水相依、节会相连、文旅相融的全域旅游格局加速形成。1月至5月全县旅游人数达到56.165万人次,综合收入超过1.52亿元。
乡村振兴持续发力
走进陇城镇南川安置区,一条条水泥硬化路宽阔平坦,一幢幢住宅楼整齐排列,村民们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旧光景”,如今在新家园里,靠着勤劳致富的双手,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在小康幸福路上越走越远。
“目前安置区农户主要以种植花椒、苹果等特色产业为主。为了加强社区管理,还安排了13人从事公益性岗位,负责社区日常管理、设备维护、卫生打扫等工作。”陇城镇乡村振兴站副站长赵志林告诉记者。
秦安县坚持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炎炎夏日,秦安县王窑镇漫山遍野的花椒园里,饱满的椒果挂满枝头,椒香扑鼻。
“王窑镇地处陇中黄土高原西部梁峁沟壑带,气候干燥,日照充足,花椒种植区位优势明显。”王窑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镇共种植花椒3.4万亩,年产值达3.6亿元。
对林果大县秦安来说,花椒产业只是全县林果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侧面。今年以来,秦安县深入开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启动实施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果品市场建设等特色产业项目。安排到户产业扶持资金360万元,引导扶持“三类户”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新建七月菊、金银花等中药材种植基地2400余亩,高山架豆、辣椒等高原夏菜生产基地2800余亩,甜玉米种植基地2600余亩。
创建各类示范村、镇,实施基础设施和特色产业项目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等是秦安县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今年以来,秦安县创建各类示范村、镇52个,在全县17个镇精心打造西川千户、兴国刘坪、中山五营等6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以及花篅子生态产业园、千户杏树湾花卉产业园、叶堡侯滩石窑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振兴示范点。
此外,创新发展“党支部+龙头企业+联合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在全县428个村中,村“两委”成员担任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的村有341个。充分利用中央三部委扶持资金1700万元,实施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扶持项目34个。截至6月底,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433.5万元,村均收入5.69万元。
“我们在为群众提供宜居美好生活环境的同时,也要带动更多的产业、项目、人流、物流,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秦安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说。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层群众病有所医、社会保障日益健全、就业门路更加宽广……秦安县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不断筑密筑牢民生保障网络。
山区孩子读书不用跑,老师“送教”到门口,这在秦安县已经不是新鲜事了。2015年,秦安县筹措资金2900多万元建成陇城教育园区,通过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开始试点“学生不动老师动”的园区化走教模式。
随着陇城教育园区不断探索发展,“园区+走教”的乡村教育模式,破解了秦安县农村教育发展难题,“双走”和“小班教学”模式,变学生“走读”为教师“走教”,更解决了农村学校课程开不齐、师生留不住、发展不均衡等难题。
教育是民生之基。秦安县持续放大“教育园区”改革创新模式效应,莲花镇、安伏镇、五营镇教育园区建成运行,兴丰、王尹教育园区已完成规划设计。
医疗是民生之需。秦安县加快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今年以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与市中医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建立医疗联合体,县人民医院10多个专科与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大一院、兰大二院、省妇幼保健院、甘肃省中医院建立专科技术联盟。
住房是民生之安。2022年,秦安启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8个,棚户区改造800户,建设公共租赁住房279套,在秦南路房屋征收工作中,10天时间基本完成446户房屋征收工作。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以来,秦安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11.70万人,创劳务收入18.25亿元。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2937人,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1114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96人。
……
深化“放管服”改革,办理清单事项“一件事”1.53万余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调整村党组织书记37名,补选大学生村文书16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1863名。完成林业草原生态修复工程2.9万亩,新建高标准造林绿化示范点4600亩,飞播绿化种植披碱草5000亩……秦安县着眼补短板、强弱项,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责编:周婉婷、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