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奖励办现场考察“中科院寒旱所冻土与寒区工程研究创新团队

09.08.2017  04:36

由我省推荐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与寒区工程研究创新团队”已通过初评。8月1日至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志敏带领专家组对该团队进行了现场考察,专家组成员包括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旭院士、石家庄铁道大学副校长杜彥良院士、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汪双良高级工程师。专家组通过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相关资料核查质询、实地查看青藏高原工程走廊重大冻土工程等方式,对团队的建设发展和科研能力、水平及应用成效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该团队依托于“国家冻土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期扎根西部、立足高原,形成了甘于寂寞、勇于创新的“牦牛”精神,紧紧围绕国家冻土与寒区工程建设和安全重大需求,取得了多项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我国寒区重大工程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团队在国际上创造性提出了主动冷却、降低多年冻土温度的冷却路基新思路,有效解决了青藏铁路高温高含冰量多年冻土路基稳定性的世界性难题,确保了列车以世界上多年冻土区最高时速100公里/小时安全运营。研发了多年冻土区宽幅沥青路面条件下复合冷却路基调控关键技术,阐明了寒区高铁路基微冻胀形成机制及时空演化规律,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冻土区“基于应变的管道设计”思路,揭示了青藏高原“电力天路”复杂条件下高温冻土冻结力对塔基稳定性的作用机制,为青藏铁路、哈大高铁、兰新高铁、中俄输油管道、青藏直流联网等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技术支撑。建立了冻土水-热-力三场耦合理论体系,构建了冻土区气候-多年冻土-工程-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监测网,为冻土区重大工程建设与脆弱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团队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冻土工程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先后在国际国内刊物发表论文2200余篇,其中SCI收录544篇,EI收录366篇,5篇代表性论文他引总次数250次,其中SCI他引164次。出版专著19部,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2项,参与编写国家规范、行业标准和细则等重要纲领性文件12项。获得国家科技奖5项,其中包括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发明奖二等奖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及中国科学院院杰出科技成就奖1项和省部级科技奖30余项。

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彬及厅成果处、奖励办有关人员陪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