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益民计划推动兰州城市文明发展

31.05.2014  18:52

社区科普活动吸引广大居民资料照片

市民热捧科技周活动

    3年以来,市科协调动了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推进、实施了“科普益民”主题系列活动,广泛开展风格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逐步形成了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并参与科普工作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推广让百姓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历史观,广大基层社区形成了自觉抵制愚昧迷信的氛围,人们逐渐养成了更加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兰州、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城市文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巧借城市元素

    “特色科普”进社区入人心

    我市共有399个社区,成立科协组织的社区365个,占绝大多数。目前,社区居委会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地缘型,以主要街道为界,条块比较完整;另一种是单元型,为封闭小区形式;第三种是功能型,以单位形式为主体。社区内的居民户数一般在1000户至3000户不等,这样的社区既有利于社区居民委员会进行社区服务,又有它的灵活性、机动性,便于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

    市科协副主席刘兵表示:“科普工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项地地道道的群众工作,一定要立足于兰州市的社会实际,根据居民组成、文化背景、民生需求、资源条件、生活环境等不同情况,有选择、有目的的广泛开展具有时代特点、民生特色的科普活动。同时,还要在已开展并取得良好社会反响的科普活动中择优选择,从财力、人力、物力上进行重点扶持,全力打造出适合兰州城市发展的活动品牌,用品牌进一步提升社会大众的参与、关注效果。此外,科普活动的形式和载体也要进一步进行丰富、充实,只有赋予科普活动足够的城市特色元素和人文特征表现,才能更加有效的提升人们参与科普的兴趣和热情。与往年相比,目前我市成功推广的各类科普活动的工作覆盖面已得到了大幅提升,无论是青少年、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还是生活困难居民、残障特需人士等重点人群,都已被全部合理的纳入其中。

    据了解,为帮助社区能够有效地开展科普工作,兰州市科协每年拿出20万元专项经费,对社区提供支持。同时,努力向上争取资金。每年从各县区申报的社区中选取优秀项目列入兰州市“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库,并向省科协、中国科协推荐。“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在全市社区中引起了广泛重视,各社区积极通过科协途径进行申报,科协立项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到2013年,兰州市“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的立项数量已达到了16个,并且从单一的社区,发展为科普示范社区加科普教育基地。

    “社区科普益民计划

    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社区科普益民计划”主要以城镇社区为重点,以科普为手段,以益民为目的,提升基层科普能力、推动公民科学素质行动。通过“以奖代补、奖补结合、重在建设”的方式,大力探索社区科普工作的长效机制,努力把“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打造成城市科普的品牌活动,开辟城市社区科普新途径。

    天庆嘉园社区10岁的女孩杨朔就读于宁卧庄小学,是班上的学习委员,更是在社区组织开展的众多科普教育及实践活动中最为积极的一位。在社区组织开展的家庭科普趣味运动会中,杨朔同学不仅积极参与,而且对社区展出的科普展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为快速的掌握科普知识,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她认真聆听着社区科普宣讲员的生动讲解;在科普日活动中,她通过现场的挂图和展板学习新的科普知识,提出的组织开展3D立体图画展览的建议被社区采纳后,收到了良好的活动效果。同时,杨朔还通过阅读科普读物,在家长的传授帮助下利用废弃的油渣和烧碱制作了造型多样的肥皂,利用废旧饮料罐制作环保手工艺品,自己动手种植小花小草,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并且在父亲的影响下了解电脑硬件的构成和电脑软件的基本操作,主动联系周围青少年进行探讨和动手实践,成为其他青少年的榜样。

    据了解,通过“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的实施,已在我市积极培养树立起一批社区科普工作的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健全科普组织、开展科普活动、完善科普设施,广泛建立科普益民服务站,有效地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社区科普共建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推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为主题的科普活动在社区广泛开展,社区居民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意识得到了不断加强,其科学生活、应急避险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人们普遍养成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专业人士“领航

    科普活动魅力倍增

    兰州大学社区成立于2001年,社区党支部、居委会围绕“走大科普之路,建全省科普示范社区”目标,立足区域科教文卫资源富集优势,认真贯彻“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科普工作方针,在示范引领上下足了功夫,在辖区范围内营造出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使科普工作迸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凸现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近年来,该社区先后获得“城关区创建全省科普示范区工作先进集体”、“兰州市科普示范社区”等荣誉。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群众喜欢什么形式,我们就采取什么形式组织科普活动,使群众在娱乐中受到科普教育。促进公众理解科学、参与科学、支持科学,最好的办法就是组织科技与居民的互动,引导专业人士积极主动地介绍科研最新发现、展示科技创新成果。

    据了解,兰大社区在每年的科普月、科普周、科普日活动中,都会组织居民群众参加省市区的科普活动,不仅在社区黑板报、宣传栏和兰大校园网广泛宣传科普知识,还积极组织群众走进中科院兰州分院研究所,通过参观实验室、听科普报告、看科普影片和展览以及动手做实验等形式,零距离接触闻名中外的重离子加速器等前沿科技项目。

    需求日益增长

    城市社区科普有待提高

    据我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3.27%(其中城市居民为4.86%),仅相当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由此可见,加强社区科普工作不仅是提高城镇居民科学素质的需要,也是提升我市科普工作整体水平,提高我市公民整体科学素质的当务之急。

    记者了解到,虽然经过初步的探索和实践后,兰州城市社区科普工作方面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总体上还不能够完全适应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其中,社区科普的投入不足,设施条件和手段的缺乏严重影响社区正常开展科普活动;科普资源分布不均,街道与街道、社区与社区之间科普的基础工作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有明显差距;对科普和城市科普工作的认识及参与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科普志愿者队伍需进一步壮大;科普培训的深度、广度与社区居民所需求的健康、文明、科学生活方式之间尚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心理健康科普教育不到位,人们渴望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愿望还得不到满足。

    “几年来,我们注意把握形势和机遇,指导社区积极开展有影响、有特色、有实效的科普活动,使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形成创建工作的内在动力。”刘兵告诉记者:“我们还将社区科普工作与创建文明城市、争当文明市民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各类大型主题科普宣传活动中,要求县(区)、街道、社区上下联动,形成规模效应。同时,进一步充实科普进社区的内容,使活动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最大程度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真正使群众对科普进社区有新的认识,自觉参与此项活动。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根基就在社区,应加大对社区科普的支持力度,引导更多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深入社区、深入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普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