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科普日甘肃主会场活动在甘肃农业大学举行

22.09.2014  18:05
2014年全国科普日甘肃主会场活动在甘肃农业大学举行 - 教育
2014年全国科普日甘肃主会场活动在甘肃农业大学举行 - 教育
2014年全国科普日甘肃主会场活动在甘肃农业大学举行 - 教育
2014年全国科普日甘肃主会场活动在甘肃农业大学举行 - 教育
来源: www.gsedu.cn

9月20日上午,以“创新发展,全民行动”为主题的2014年全国科普日甘肃主会场活动在甘肃农业大学逸夫科技馆广场举行。出席启动仪式的专家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中国科学院院士赖远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维民;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杨新科,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李含荣;甘肃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王蒂、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姚念文以及来自兰州市各中小学校的3000余名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了主会场活动。

本次全国科普日甘肃省主会场活动包括“创新在我身边”科普大篷车展项互动体验活动、科普日全民健心活动、实验室开放活动、“创新改变生活”知识竞猜活动、“创新在我身边”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农大学生科普社团科普活动和科普展览及食品安全体验等七方面内容。

参观中,王蒂、郁继华、毕阳分别为来宾们介绍了近年来甘肃农业大学在旱作农业、草食畜牧业、设施农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所做的工作与取得的成绩。来宾们对甘肃农业大学在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许。

活动中,甘肃农业大学大学生通讯社的学生记者对赖远明院士进行了采访,他对甘肃农业大学承办此次全国科普日活动表示感谢,认为今天的活动举办的非常成功。他说,此次活动向孩子们传播了科学知识,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能够帮助他们从小树立起学科学、爱科学的意识。同时,他寄语甘肃农业大学全体学生,希望每一个农大学子都能牢记自己肩头的使命与责任,努力学习,今后为我国“三农”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李含荣在接受采访时说,“近年来,农大科研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科研基础也非常雄厚,一批以农业为主的科研创新队伍为我省农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科研成果在全国影响较大。因此,本次科普日活动选在农大举行,很有启迪和教育意义。科普活动的举办让孩子们了解了更多的科普知识,培养了他们对科普学习的兴趣。

活动现场,兰州市城关区兰园小学机器人社团的指导老师表示:“这项太空拯救活动是我们的孩子自己动手做的创意项目,在一个主机里安装着所有程序,通过这个程序来完成规定任务。在动手的过程中,孩子们掌握了很多科学原理,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在老师的介绍中,展台上的机器人随着《小苹果》的旋律翩翩起舞……

期间,部分同学还聆听了题为“当代社会心理健康标准与青少年保健知识技能”的讲座,与我省知名教育专家张海钟一道探讨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在学校相关实验室的积极配合下,当天甘肃农业大学还对外开放了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中草药标本室、牧草种质资源圃、动物生产实训中心、甘肃省葡萄酒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机械实训基地六个实验室,邀请中小学生走进实验室,与大学教授和大学生们现场交流,在科研一线感受农业科技的魅力。

来自兰铁一小的李冠恒同学说:“科普日活动真的很好玩,让我见到了很多没见过的东西,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让我对学习科普知识增加了兴趣。而且这是我第二次来农大了,觉得这里很不错,希望以后我也可以有机会来这里学习。

大学生科普社团创新活动也是今天主会场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甘肃农业大学大学生社团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以前主要以文化娱乐为主的学生社团也悄然变身,出现了许多以学术科研为主题的学生社团,像今天在广场进行科普展示的甘肃农业大学测量协会便是众多学术社团中的一支。来自测量协会的梁金博同学说,“我们今天展示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测量基础知识的普及宣传,让大家了解一些简单测量仪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希望通过这次科普日活动,可以让大家更加深入的走近科学,了解科学,让小朋友们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会场上除了各位展览点的工作人员以外,还活跃着许多志愿者,他们是来自甘肃农业大学和省内部分高校的大学生。“今天的展览好,今天服务的娃娃们也好!”一位来自附近社区的居民这样评价着志愿者的服务。据了解,为了准备好今天的主会场活动,许多同学都是早上六、七点钟便赶来布展,而甘农大的许多老师同学更是为了科普日活动的顺利举行而忙碌了整整一周。当被问及如此辛苦为大家服务是否值得时,一位工作人员真诚地说:“只要能让更多的人学习到科技知识,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据悉,全国科普日是由中国科协发起,全国各级科协组织和系统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颁布和实施而举办的各类科普活动,定在每年九月的第三个双休日开展。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标识、主题征集活动,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人人都是科普之人、处处都是科普之所”的良好氛围,激发全体公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热情,为中国科普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源泉和动力。

供稿:甘肃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