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为了黄土高原的那眼“绿泉”
07.12.2015 18:53
本文来源: 林业厅
从地图上看,子午岭好似一眼“绿泉”,镶嵌在黄土高原上。而为了这颗绿珠,陕甘两省付出了许多。尤其是作为生态主力军的国有林场,功不可没。
由黄变绿的“脊梁”
“改变黄土高原的脊梁是国有林场。”陕西省延安市桥北林业局局长贾生平激动地说,正是有了他们在荒山上的造林绿化,才有了现在黄土高原腹地的这“一叶肺”。
处于黄土高原子午岭核心区、延安市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局,桥北林业局辖区总面积454万亩,其中天然林面积323.5万亩,林木蓄积量1199万立方米,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和“生态安全桥头堡”。
而为了这枚绿色硕果,最辛苦的莫过于坚守在山林绿海第一线的护林员们。没有他们,就没有林业资源的安全保障。
“到2000年,林区职工的月工资也只是徘徊在200元左右,收入都不如农民,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成了最大的问题”。一山之隔的“邻居”,甘肃省庆阳市林业局局长樊德民语重心长地说,即便如此,职工们依然日夜坚守在护林一线。
今年46岁的王霞和48岁的赵淑会,这俩姊妹花都是护林员,也是典型的林二代。
“每天早上八点到下午六点天都黑了才回家,有时候甚至更晚。”老大姐赵淑会苦笑道,巡山护林使二人都顾及不上家里。“但是为了这片绿,她们都理解。”
吃苦耐劳、不求图报、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林业人的真实写照。而诸如这对姊妹花似的护林员还有很多,也正是有了她们,一处处绿地,一片片树林,才更加生机盎然。
无缝对接的管护
三十多年、两代桥北林业人的辛勤努力,才有了现在的荒山披绿。
“不仅保护生态、美化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了小气候,与周边地区相比,子午岭林区每年的降水量明显增加,已成为延南的生态屏障。”贾生平如是说。
为适应目前现代森林资源管护工作,桥北林业局又开始积极探索森林资源管护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大力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并研究制定了现代森林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初步实现了林业管理现代化,森林资源管护达到了“精、准、严、细、实”。
贾生平介绍,该局除了在全省林业系统首次创新应用无人机开展森林资源巡护外,还应用远程野外视频监控、红外线视频新技术,实现“地空结合、全面立体”的无缝对接,创新建立了“大面积视频监控、重点地段无人机侦查、事发地段稽查队快速处置、日常管护派遣责任制管理”的现代森林资源管护新模式。
如果说,桥北林业局是采用高科技手段来实施护林的话,那么,庆阳则是以人为主,充分激发、调动干部职工保护培育生态资源的积极性。
地处甘肃东部,我国水土流失、风沙侵害严重地区之一的庆阳,全市大大小小47个国有林场大部分分布在子午岭林区,是庆阳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森林资源培育基地,经营面积751.73万亩,占全市国有林场总经营面积的95.97%。
樊德民讲,庆阳着力创新国有林场管理机制,实行岗位分类管理,全面推行绩效考核,此举不仅有效解决了“吃大锅饭”问题,还促使职工生活水平发生明显变化。
据了解,庆阳国有林场在职人员年均工资比改革前提高了7502元,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了3597元,离退休人员年人均离退休费提高了5223元。
再造一个子午岭
“从黄窑洞到砖板房,再到现在的楼房,变化太大了,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今年49岁的靳兰锡,是庆阳市连家砭国有林场曹家寺管护站的一名职工。
靳兰锡回忆说,2009年之前,国有林场职工没有收入,以田抵资,那时他刚参加工作,分了8亩田,全种上葵花子、白瓜子,一年辛苦下来,每亩地收入才400元,仅够吃饱饭。
“现在好了,自己每月工资4000元,明年还能住进80多平方米的新房里。”靳兰锡乐呵道,水电通,道路平,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在连家砭国有林场,发生变化的不仅是职工的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也在逐渐完善。而这一切均源于庆阳市在2011年,搭上了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的“首班车”。
靳兰锡称,生活有保障,没了后顾之忧,大家工作的精神头更足了。如今,上下齐心,凝成一股力,准备为国家的森林保护做更大贡献。
樊德民接着说,从2013年开始,庆阳市每年利用宜林荒山发展苗林结合培育100万亩,力争到2020年,发展到700万亩,实现七年“再造一个子午岭”的宏伟目标。
为此,庆阳市大力实施工程造林、封山育林、中幼林抚育和苗林结合培育,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林木质量。
据统计,改革后,子午岭国有林场共完成人工造林、苗林培育38.55万亩,年均造林面积是改革前的近4倍,有林地面积较改革前增加19.48万亩,未成林地面积增加14.29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2.49个百分点,国有林场生态主力军作用日益突出,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庆阳市林业局供稿)
本文来源: 林业厅
07.12.2015 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