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农学子勇担重任 助力科技富民兴陇 【实践归来话成就之一】记我校2014暑期社会实践“科技扶贫”优秀团队
他们在雨水中奔跑,在疲惫中坚持不放弃。他们回来了,送走了青涩与懵懂,带回了收获的成熟与勇敢。他们,在用实际行动证明,当代大学生的勇气与毅力……
----题记
2014年暑期,我校共组建了21支大学生暑期科普扶贫实践团,共有23名指导教师和248名实践队员分别奔赴临洮、通渭、广河、会宁等12个县区的26个乡镇,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各类公益科普宣讲活动,引导青年学子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助力我省“联村联户行动”和“扶贫攻坚行动”。
据悉,本次下乡活动充分发挥了农业专业的优势。在社会实践前期组织和中期开展中,紧紧围绕实践当地需求和实践当地的产业状况,发挥了我校学生在农业专业方面的优势。同时,进一步整合了科普资源。在社会实践中部分团队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SRTP项目以及农业科技企业开展了科普活动,使得科普的科学性和效果有了明细提高,明确了科普的重点和方向。实践队员们同时开展促进农民增收专题调查,发放问卷3551份,入户访谈2879户,完成调研报告32份;举办主题座谈会19场,参与农户1133人,总计行程1841公里。
此外,下乡团队在当地中小学开展义务支教活动,受益学生965人,共计支教338节;捐赠衣物220件,捐赠学习资料9107元,播放影片30部,开展文艺演出10场。得到了甘肃电视台,兰州电视台,庆阳电视台,甘肃日报,兰州晨报,鑫报,甘肃青年网,定西市科协网等媒体多家新闻媒体对实践活动情况的相关报道。实践队员们在新浪微博“甘农大暑期社会实践”微群中发表实践微博1578篇,记载民情日记1856篇。开学后,校团委组织“实践归来话成就”报告会1场,各学院陆续组织报告会、宣讲会15场,向3000余名在校同学展现了实践队员在实践中成长,在磨砺中成熟,在奋进中成才的经历,进一步总结了实践经验,巩固了实践成果,扩大了实践的教育面。
科技扶贫梦 情系你我他
农学院赴安定区科普扶贫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队长李建斌同学在采访过程中谈到:“此次我们赴渭源小分队以‘科技支农—大学生暑期科普扶贫’为实践主题;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农村居民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帮助他们增强食品安全理念。”
作为本次下乡团队的负责人,李建斌的感触颇为深刻。他说:“在7月21日那天,趁着当地农民们赶集的时间,我们在街道里设摊进行农业技术宣讲。这一天尽管很疲惫,但我们很充实。更重要的是,农民大叔们都对我们的活动表示了欢迎。”团队成员王盛举告诉记者,在马家岔村进行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及其作物病虫害防护那天,他们早早起来,在农户比较集中的地方设置一个摊点,挂上横幅,然后召集忙闲在家的农户们,跟他们宣讲有关玉米和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并且给他们发了自己带去的宣传单,引起了当地农户的认可和极度重视。
团队成员牛琦告诉记者:“行动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这是最值得我们高兴的事。此外,我们团队还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被电视台采访上报,这都可以说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团队成员马冰涛谈到:“此次我们结合专业知识,现场对50户农村居民家庭食盐中亚硝酸盐、水质中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以及蔬菜中农药的残留都进行了入户检测。通过队员的现场检测操作以及食品安全讲述,让村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日常食用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并了解了简单检测的方法。而且,我们通过入户对村民食用蔬菜的快速检测以及对村民的访谈,掌握了大量的数据与信息。”
与此同时,我校益润陇原“小蜗牛”公益团队在景泰县红跃村进行的“你的行动,中国的未来”“科技支农”社会实践活动也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团队成员杨娟娟告诉记者,他们采用实地研究的调查方法,随机向村民进行无结构式访问并发放调查问卷。成功地通过访问和调查问卷,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景泰县红跃村村民关于电脑和智能手机的使用情况。
奉献捧出温暖 温暖凝聚力量
这是一个寒冷的夜晚,窗外飘着细雨,办公室内却显得明亮,整洁。接受采访的各学院代表队和记者们亲切热烈地交谈着。来自农学院代表队的成员韦鹏飞告诉大家:"在刚刚下乡的时候,我显得拘谨,不自然。同学们都是来自甘肃本地,可是我却来自外省,帮助农民大叔答疑解惑的时候,我便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是我听不懂方言,大叔问了我什么我便无法回答。幸好,同行的成员帮助了我,才得以顺利完成任务。”
园艺学院代表成员包洁告诉大家,他们在农户家的菜园进行针对性的现场讲解,取得了非常的好的效果。团队负责人张宁表示:“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我们的缺陷和不足,同时我们也总结出在做科普知识宣传之前应该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当地农民在种植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然后针对这些具体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准备相应的材料,然后再向当地的农民做相应的科普知识的宣传,这样才会事半功倍,真正做到科技支农、科普扶贫。”
“他们都很热情,问的问题也很多,我们的队员都很有耐心的给他们认真讲解。我作为一个外省的学生,在今年的这个暑假不是像往常一样呆在家,而是经历了如此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我明白,这个世界,真的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学以致用真的很重要。也使我们感到自身的不足。”农学院团队成员韦鹏飞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笑着告诉记者。
第一次参加下乡活动,大家都没有任何的经验。当设计问卷、采访写策划书等问题一一呈现在他们面前时,紧张的心中更是多了一份坚定,他们始终坚信“态度决定一切”,在这份共持的坚定地心态下,一切的困难将不再是困难。或许,正是由于这份良好的心态,这些农大的学子更坚定了完成“三下乡”的信念,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实践收获感悟 酿造美酒人生
笛卡尔曾经说过,真正的知识藏在社会这部大书之中。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尽可能多的接触社会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社会,了解我们所生存的环境。在经历了日晒风吹的下乡生活,成员们都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感触。
“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使我认识了自己所处的社会位置,明确了自己肩上的使命,更进一步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这是园艺学院代表成员张宁的声音。
“辛酸与感动,我想也只有我们自己才能体会到。然而,这一切并没有结束,我们将以此作为人生新的起点,怀揣着这一段美好的记忆,带着感动与思考起程,去探索更加广阔的生命长河。”这是来自园艺学院的成员包洁的感悟。
“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下乡活动,让我们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用知识武装自己,为以后服务社会打下坚固的基础。”这是农学院代表队成员牛琦的感受。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团队负责人卢德元说:“‘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们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胸怀会当凌绝顶的壮志,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减少磨合期的碰撞,加快融入社会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社会实践活动是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的重要环节,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素质与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是大学生投身社会、体验生活、服务大众的真实契机。在未来的道路中,他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这,必定会成为他们旅程中意义深远的一笔。
后记:
裴斯泰洛齐曾说:“实践和行动是人生的基本任务;学问和知识不过是手段、方法,通过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所以,人生必须具备的知识应该按实践和行动的需要来决定。”这说明智慧与实践永远是分不开的,在实践中可以检验真理,也能培养能力,弥补不足。农大的莘莘学子正行走在一条充满艰辛与迷茫的人生道路上,他们将在真实的生活中弥补自我,提高自我。实践,将会带给他们能美化自我,美化社会的能力,希望这一条道路,他们越走越平坦,越走越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