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奋斗有我(青春之声)

27.11.2022  12:01

  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回信,希望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推动航空科技自立自强上奋勇攀登,在促进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上积极作为,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2012年11月25日,歼—15舰载机成功起降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而就在当天,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在任务完成那一刻永远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用大国重器支撑大国崛起,用民族担当挺起民族脊梁。10年来,受罗阳感召的青年航空人传承罗阳的奋斗精神,埋头苦干,创造了一个个新的奇迹:歼—20批量列装,运—20远航海外,直—20旋舞高原,歼—15戍卫海天……国之重器惊艳亮相,彰显航空领域的中国力量。

  今天,时代更加呼唤这些青年,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让青春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要保持一股韧劲。反复淬火方能百炼成钢,行稳致远才能书写成功。十几年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80后研究员王文涛孜孜追“”。他和团队成功研制出稳定的台式化激光电子加速器,捕获到自由电子激光,让我国成为小型化自由电子激光研制国际竞争中的领跑者。只要方向对,就不怕路途遥远;只要坚持,再冷的板凳也能焐热。

  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要保持一股狠劲。在经风雨中长才干、壮筋骨,方能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海南陵水海域,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钻机轰鸣。这支青年人占比七成以上的团队先后攻克一系列行业技术难题,“深海一号”基础设计开创了3项世界首创、13项国内首创技术。出国交流期间,船体设计负责人李达曾定下规矩:每天工作12小时,一周6天,而团队成员一天的工作时间往往达到十六七个小时。正是这群追梦人的坚持,才实现了“深海一号”由中国人主导设计、自主建造,采用中国标准来开发运营。

  推动科技自立自强,要保持一股拼劲。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一位西方政要来华访问时曾提出问题:为何中国制定的五年规划能一个接一个地完成?得到的答案是:中国的制度设计就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

  完成第一颗原子弹试验,集中了26个部门,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智慧;标志着“中国植物学界终于站起来了”的《中国植物志》出版工作,前后4代科学家接力,历时近50年完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接续奋斗,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

  时代有所呼,青春有所应。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他们也必将为中国的科技自立自强书写崭新的篇章。

(责编:周婉婷、杜昱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