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推动科研创新能力上水平

02.12.2015  18:00

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多年来紧密结合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开展与俄罗斯鞑靼斯坦(喀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喀山市农业大学、乌克兰苏梅农业大学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重点提升定西旱地冬小麦种质资源及育种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创造优异种质资源类型或新材料,达到种质和技术创新。应用国外育种技术人才、种质资源等技术手段,以丰产、品质、抗性等综合研究为主攻目标,创造出抗寒抗病虫、品质优良的新种质和新材料,来解决当地农业生产中缺乏抗病、抗寒的品种问题,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粮食安全生产上新台阶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在科研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乌克兰专家获得甘肃省人民政府“敦煌奖”一项;荣获中国技术市场第二届“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一项;市厅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两项;发表科研论文4篇。

深化开放科技合作与交流。经省外国专家局邀请,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喀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育种专家法捷耶娃.伊琳娜,于2015年5月18日至24日来我院执行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开展项目学术交流及合作研讨。并引进俄罗斯种质资源50份,为我院冬小麦育种资源创新提供了新储备。

2015年7月10-19日赴俄罗斯,开展种质资源引进和育种技术交流。通过座谈交流、学术研讨、实地观摩,建立双向互动的合作意向,定西与喀山农科所签订了《中俄冬小麦合作意向书》。并引进俄罗斯种质资源55份,为我院冬小麦育种达到种质及技术创新。

项目主要引进应用国外育种技术人才、俄罗斯和乌克兰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外源DNA花粉管通道法导入技术、F 2 -F 3 代连续回交、早期品系品质检测和抗病鉴定、品系鉴定、品系比较试验、国家省级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新品系生产示范、育种人才示范基地建设等工作,通过各项育种技术从而达到小麦产量、品质和抗性的高效改良,使冬小麦育种技术、成果达到创新。经过各项程序使冬小麦育种中间材料、早期品系综合品质、抗条锈病等育种技术方面取得了以下几个新突破。

1 、国内外种质资源的研究有 新突破

2015年国内外种质资源研究设在安定区石泉、通渭吴家川等地参试273份,筛选出抗条锈病、抗寒、丰产等农艺性状优良的乌86等国外种质资源50份,并对性状优异的抗源材料加以利用。今年新引进国内外种质资源320份(引进俄罗斯105份)。

2 、冬小麦新材料和新品系研究方面有 新突破

项目主要在安定区石泉、通渭吴家川等地,开展各项试验研究工作。经过国外种质资源的研究、外源DNA花粉管通道法导入技术、F 2 -F 3 代连续回交、早期品系品质检测和抗条锈病鉴定等多项鉴定评价选择,筛选出冬小麦新材料和新品系17份。

3 、早期品系品质、抗病、抗寒试验有 新突破

筛选出品质优良的材料3份,蛋白质含量(干基)11.42-15.7%,并含有麦谷蛋白优质亚基7+8、5+10。条锈病免疫的新材料2份,抗寒性达到3级,参加了国家省级区试,筛选出抗病、抗寒、丰产的新品系4个。

4 、经济社会效益取得有 新突破

陇中2号、陇中3号为代表的旱地冬小麦新品种在甘肃中部及宁夏固原等地进行大面积推广,累计推广面积368.0万亩,平均亩产262.23公斤,比当地品种陇中1号增产19.3%,亩净增42.42公斤,总增产粮食12641.16万公斤,新增总产值25282.32万元,新增纯收入18052.76万元。(定西市农科院 周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