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技厅积极发挥专家作用着眼长远打基础科学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11.09.2018  15:42

今年以来,我省重大灾情频发,有81个县(市、区)500余万人次受灾,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为此,省政府安排部署五个指导工作组赴全省14个市州开展防汛抢险救灾指导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也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地各部门全力以赴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省科技厅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部署安排,积极发挥部门职能作用,配合各防灾减灾主管部门做好各项防灾减灾救灾应急处置工作。

一、发挥好科技部门桥梁纽带作用,组织专家参与应急抢险处置,配合各防灾减灾救灾主管部门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科技部门作为科技发展规划、科技项目管理的主管部门,较为熟悉各个领域专家情况和专业所长。为此,省科技厅注重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在灾情发生后,及时协调联系有关领域专家参与灾情应急处置。

7月12日,舟曲县南峪乡江顶崖发生“7.12”大型滑坡地质灾害后,省科技厅立即联系省科技厅防汛抢险专家组组长、兰州大学孟兴民教授,作为国土资源厅前方指挥部成员和专家组成员,全程参与了舟曲县南峪乡江顶崖大型滑坡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为救灾指挥部和省委省政府提供了决策依据,为白龙江分流下泄开辟“第二通道”提供了技术支撑。

8月9日,因连续强降雨,引起兰州市北环路大沙坪入口至天源九号北侧护坡发生山体滑坡。滑坡滚落沙石堵断道路,且存在进一步下滑的安全隐患。灾害发生后,我省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孟兴民教授、黎志恒教授第一时间前往事发地点,利用无人机摄影、三维激光扫描及InSAR等先进仪器和技术,对滑坡形态进行持续监测,判断滑坡稳定性、预防次生灾害、研究道路抢通安全性,为灾害应急处置及该段道路抢通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8月24日,临夏州临夏县韩集镇发生发生一起山体滑坡险情后,受省科技厅、国土厅委托,省科技厅防汛抢险专家组组长、兰州大学孟兴民教授于8月26日赶赴临夏县韩集镇地质灾害现场参与灾情处置。孟兴民教授团队会同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等省内外专家对山体滑坡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和评估,并根据监测数据和专家会商意见,向省国土厅提供了灾情处置专家意见。

正是由于多方专家的及时参与,舟曲县南峪乡江顶崖“7.12”滑坡的险情才能有效化解,避免在白龙江舟曲段形成堰塞湖,化解了潜在重大险情。这充分说明了专家对科学应对自然灾害处置的重要作用。今后,我厅将继续认真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将继续指定专人同省减灾委办公室等防灾减灾救灾主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立足职能,根据各部门需求,积极协调专家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监测预警、灾害处置、灾情评估、灾后重建等各项工作。同时,从体制机制上逐步建立与防灾减灾救灾主管部门专家库共享、专家共用模式,切实发挥好专家在防灾减灾中的决策咨询作用。

二、着眼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思路,持续加强生态修复与治理科技创新工作,切实减少大灾大险的发生概率

近年来,省科技厅积极支持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科技创新工作。2017年以来,省科技厅立项支持了“甘肃省地震速报应急信息发布系统研究与开发”、“甘肃省黄河流域水库水下图像灾害识别算法研究”、“智能控制安全保护救生床”、“矿山聚集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信息管理平台的开发研究”等18项防灾减灾领域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积极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科技创新工作。对防灾减灾救灾评估、预警等急需的无人机关键技术,投入100万元支持兰州理工大学开展“无人机关键技术研究”,力争突破关键技术,为防灾减灾救灾提供新型装备。

在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的基础上,在“十三五”期间,积极做好我省生态脆弱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科技创新工作,从根本上减少洪涝、滑坡、干旱、风沙等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推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一是抓好在研国家重点项目的实施。2016年国家改革科技计划体系以来,我省获得科技部立项支持了“西部牧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与集成应用”“川西北和甘南退化高寒生态系统综合整治”、“西北荒漠-绿洲区稳定性维持与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技术研发与示范”、“西北内陆区水资源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应用”、“高寒内陆盆地水循环全过程高效利用与生态保护技术”等5项由我省单位牵头组织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拨国家经费9577万元。上述项目将重点围绕我省河西、甘南等重要生态屏障区域和生态脆弱区域,开展生态治理与修复技术研究,为进一步修复我省重要生态屏障区域提供技术支撑,进而改善我省生态环境,减少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概率,提升全省防灾抗灾整体能力。二是持续支持一批省级生态修复与治理领域科技计划项目。在今年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中,省科技厅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择优立项支持了“石羊河流域湿地演化及其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祁连山生态退化现状评估与受损系统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等一批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示范项目,以进一步改善我省生态脆弱地区生态环境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方案。“十三五”期间,省科技厅将继续聚焦生态修复与治理领域科技创新工作,支持一批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增强区域防灾抗灾能力的生态治理与修复科研项目,打牢全省防灾减灾基础。

三、积极向科技部汇报衔接,组织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争取国家支持

7月17日,省科技厅安排分管领导一行赴北京,向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领导专题汇报了近期我省因暴雨洪涝灾害造成的重大损失,积极请求科技部能对我省防灾减灾救灾科技创新工作继续给予大力的支持。科技部社发司领导十分重视我省近期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详细询问了灾情情况,明确表示将继续支持我省加强防灾减灾救灾科技创新工作。同时,科技部社发司承诺,可以根据我省需求,协调联系相关领域的国家专家参与我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在制定灾情处置方案时提供支撑,使处置方案更加科学周密。

8月,省科技厅组织兰州大学孟兴民教授等专家起草支持我省开展暴雨地质灾害应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专题报告,并向承担“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评审工作的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进行了沟通汇报。9月,省科技厅还将安排相关负责同志专程赴北京汇报衔接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心,力争支持我省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应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为科学开展重大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今年省科技厅继续组织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科研机构,申报“青藏高原东北部山地对突发性暴雨的影响机理及预报理论研究”、“新型便携式地震监测设备研发”等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预防”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预防领域科技创新工作的支持,进一步提升我省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科技创新水平。

通过申报和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将促进我省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领域科技创新水平迈上新台阶,人才队伍建设得到新发展,有利于将更多更先进的防灾减灾救灾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到我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实践中。

今后,省科技厅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履行好各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任务,发挥好科技创新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