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发展再攀新高度 ——2016年全省科技创新成就扫描

10.02.2017  12:12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龙头带动作用持续提升,科技体制改革主体架构基本建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区域协同创新加快推进,培育发展新动能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型甘肃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我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国第18位,7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登记省级科技成果1276项,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达到150.05亿元。争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715项,资金7.39亿元;组织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739项,安排资金2.95亿元。PCT国际专利申请8件;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93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3%。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2016年我省科技工作呈现出低投入高产出、转势能添动能、补短板抓整体的新特点。据国家权威机构监测,我省以全国第20位的科技投入取得了第14位的科技产出,“十二五”政府科技资金投入拉动全社会科技投入比为1∶8.6,政府科技资金投入产出比达到1∶31。同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扩容提质,“十二五”时期高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9.7%,高于全省工业平均增速,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位居全国第22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位居全国第一。各地科技创新水平得到了整体提升,兰白试验区龙头带动作用持续提升,天水、金昌、嘉峪关、酒泉、武威等市州科技进步水平明显提升。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科技创新顶层设计日趋完善

2016年,我省深入贯彻全国“科技三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时提出“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从战略高度系统谋划科技创新工作。会上,省委书记王三运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改革、支撑中高速增长新平台三个方面阐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加快推进创新型甘肃建设的关键点,提出了强化科技创新保障的系统性要求。省长林铎强调要明确着力重点,聚焦政策落实,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激发科技创新的动力活力。这是在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如期与全国一道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会后,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密集出台了一批政策措施,全省上下形成了抓创新、谋发展的浓厚氛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施意见》,把坚持创新发展置于首位,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创新发展理念得以全面落实。

2016年,《甘肃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正式发布实施,“14610”重点计划全面启动,着力推进科技供给侧改革,大力开展科学普及,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增添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与此同时,出台了《甘肃省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着力破解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障碍和约束,通过奖励、股权激励、后补助等形式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放开科研单位、企业用人自主权,放开科研人员经费使用权和设备采购权,给广大科研人员“松绑”;鼓励省外科研机构在省内单独设立或者联合设立研发机构以及省外科研人员积极参与我省科技创新活动。


                                        酒嘉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

兰白试验区建设高位推进

2016年,我省坚持把兰白试验区作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进,创新体系逐步完善,优势产业加速聚集,科技金融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随着《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印发实施,“3510”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确保了兰白试验区建设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六个一百”技术创新工程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兰白试验区开发122个新产品、转化297项重大成果、培育87家高新技术企业、建设137个创新平台、培育和引进160个创新团队,科技创新投入达到122.35亿元,认定了首批100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同时,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2016年,共组织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重点项目262项,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达到34户,占到全省60%;打造石油化工千亿元产业链和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特色农产品加工等7大百亿产业链;2个世界500强企业入驻试验区,兰石集团创造了甘肃省装备制造产业单笔出口订单的历史记录,兰白试验区内产业聚集效应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兰白试验区财政资金杠杆作用进一步凸显。新增3亿元兰白试验区技术创新驱动基金,总规模达到23亿元。2016年,发起设立12支子基金及兰白试验区张江创新创业投资基金,总规模已达到56亿元,其中吸引社会资本39.53亿元;设立2.3亿元科技贷款风险补偿资金(风险池),共帮助253家(次)科技型企业完成贷款15.03亿元;对24家科技孵化器拨付后补助1690万元;对2家科技孵化器参股投资1.1亿元。

兰白试验区开放合作不断迈向纵深。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兰白试验区签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并设立张江兰白基金与张江兰白科技金融平台。上海张江、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在兰白试验区分中心的成果转移转化能力不断提升。中国瑞士合作项目甘肃子项目“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科技金融人才培训班”成功举办。

                                    兰州科技大市场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重点科技领域改革深入推进

2016年,我省着力加快关键领域改革,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制定《甘肃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市场和社会环境,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与潜力,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步伐,为实现发展驱动力的根本转换奠定体制基础。制定《关于完善省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政策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放宽了省级财政资金使用权限,简化改进了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的管理流程,放宽了高校、科研院所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权限。出台《甘肃省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实施方案》,形成新的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计划、创新基地和人才计划、知识产权计划以及专项基金等体系,明确了省级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路线图。探索引入2家单位试点建设项目专业管理机构。适当扩充了省级基础研究B类计划项目依托单位。

与此同时,我省加强了科研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动态调整机制,开展“十二五”以来应结未结项目清理工作,使结题率达到了99.28%。出台《甘肃省省级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严重失信行为记录规定(试行)》和《甘肃省科技评价评审专家行为规范(试行)》,进一步构建诚实守信的科技创新环境氛围。科技评价领域改革也得以持续推进,通过修订《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推荐评审机制,发挥科技奖励的导向作用。完善科研评审,实行评审专家轮换、调整机制和回避制度,保证评审的公正性。加强和规范科研基地建设管理和绩效评估,建立了稳定支持和退出机制。出台《甘肃省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及后补助管理办法(试行)》和《甘肃省大型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后补助方案》,推动科研设施与仪器拥有单位向社会开放,加快推进我省科技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和共享水平。

双创”活力持续迸发

新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制度体系初步建立,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激发。2016年,我省在全国率先修订发布了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条例明确下放了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分配权,提高了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比例,为进一步激发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投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我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提供了法律保障。出台《甘肃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建立健全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激发了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发挥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在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作用。

通过并实施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方案。2016年科技部共认定国家级众创空间14家,新增省级众创空间42家,总数达到103家,入驻创业团队及企业2568家,带动创业22025人。科技部认定首批国家级“星创天地”33家,带动科技特派员、农民工、大学生持久深入地在农业农村领域创新创业。新增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全省总数达到7家;首批认定20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张掖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有力推进。通过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甘肃银行杯”甘肃省第七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活动的举办,带动了“双创”氛围。

2016年,我省技术市场交易更加活跃。《甘肃省技术市场管理办法》的出台,进一步加强技术市场管理,保障技术交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兰州科技大市场运行良好,2016年共发布科技成果722项,登记科学仪器设备863台(套),入驻专业服务机构459家,成为新常态下全省技术市场的示范案例。全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点达到18个。科技创新券正式使用,采取电子券形式发放给省内创新企业和创业团队,推动科技服务需求方和供给方有效对接,降低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成本。目前,认定科技创新券服务机构84家,发放科技创新券1548万元。

此外,制定发布了《甘肃省“十三五”科普发展规划》,科普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有力推进,鼓励支持科普创作。成功举办全省科技活动周、甘肃省首届科普讲解大赛、甘肃省第十一届中小学生科学知识网络竞答等活动,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科技扶贫脱贫精准发力

聚焦全省脱贫攻坚“一号工程”,科技扶贫脱贫精准发力,科技创新为引领型发展提供有效支撑。2016年,10058名科技特派员投入到精准扶贫创新创业行动中,累计完成实用技术培训、扶贫创业培训、政策业务培训10万余人次。“三区”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大力推进,为全省60个县(区)选派科技人员1425人,培训本土科技人才138人。《甘肃省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方案》印发实施,有力激发我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热情,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继续念好“”“”“”三字经,康县双联组长单位的统筹协调作用发挥明显。通过实施“康县多元产业培育及新农村建设示范”“热电气联供系统在古浪县农牧生产中的示范应用”“正宁县苹果产业培育与科技精准扶贫试点建设”民生科技项目,带动当地优势产业发展,促进农户增收致富。同时,帮助康县建成长坝镇山根村高山蔬菜科技示范点和大堡镇漆树沟村生态鸡特色养殖科技示范点。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帮助康县贫困村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进行采样检测,完成1万㎡农户庭院硬化及村道硬化工程,建成1200㎡文化广场并安装健身器材,帮助安装太阳能路灯38盏。

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成功培育高山美利奴羊,填补了世界高海拔生态区细型细毛羊育种的空白。苦水玫瑰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自走式青贮饲料(饲用甜高粱)联合收获机组研制等项目取得丰硕成果,走出了一条具有甘肃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新增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全省32个产业富集、特色鲜明的农业科技园区,对我省发展现代农业、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全膜双垄沟播机械种植

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经济转型升级。制定了省科技厅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发展8条措施,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专利导航产业发展试验区建设和专利池建设,编制了42家骨干企业技术路线图,持续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攻坚战。落实《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全力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形成了3D打印、新能源多用途运载平台等一批科技成果,军民融合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9家,总数达到436家。

知识产权支撑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获批全国特色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省,出台《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实施方案》和《甘肃省建设特色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实施方案》。兰州市获批国家专利运营试点城市,兰白试验区成为全省知识产权工作先导区。全省专利权质押融资金额达12亿元,超过了“十二五”时期的总和。13家企业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目前,我省拥有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4家和优势企业44家。5项发明专利获得第18届中国专利优秀奖。有效推进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共受理各类专利案件483件,接听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电话1000余次。

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发展能力持续提升。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西部牧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与集成应用”等生态环境领域4个项目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支持经费9176万元。独家产品结核丸二次开发、国家一类新药“丹参酚酸A注射液”临床前研究、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等新药研制项目,有力提升我省生物医药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智能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方法”入选国家标准,积极开展水资源可持续合理利用技术创新,示范推广风沙治理技术体系,成功研制我国首个石窟围岩风化和壁画盐害机理试验成套装置,生态环境、生物医药、公共安全、节能减排等领域科技创新力度持续加大。


                      癌症的克星,世界首套小型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示范装置在武威建成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夯实

过去一年,我省坚持把基础研究作为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夯实。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快推进。大型电气传动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镍钴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论证。目前,我省共建有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科研基地布局进一步优化。在空间电推进技术、黏土矿物应用、传染病病原学、可穿戴装备等领域布局培育,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目前,全省共建省级重点实验室10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0个。

在此基础上,我省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持续壮大。据统计,全省专业技术人员达到56.9万人,研发人员4万余人,在甘两院院士18人。我省630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立项,直接资助经费3.12亿元。积极推荐“万人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等,一批科技领军人才、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加快涌现。2016年,全省引进33名科技人才挂职。

更令人欣慰的是,基层科技进步与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去年我省科技工作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好地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服务。武威市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为全省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探索了典型经验,提供了示范样板。


                                    金川集团采、选、冶、化先进工艺
                        天水电气传动研究所大型电气传动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技开放合作持续扩大

2016年,我省统筹国际国内创新资源,进一步拓展了创新发展空间。

首先,“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持续深化。中国—马来西亚清真食品国家联合实验室、中国—巴基斯坦农业生物质能源技术研发与示范联合中心建设稳步推进。组织我省科技合作访问团出访以色列、马其顿、瑞士等三国商谈科教合作事宜,与以色列农业研究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了双边科技创新合作。积极谋划推动我省与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蒙古、俄罗斯、白俄罗斯、奥地利等国家的科技合作。新增2家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总数达到15家。其次,国内科技合作水平显著提升。院地合作进一步深化,签署了甘肃省中国科学院第四轮科技合作协议,邀请我国有色冶金及新能源材料领域的1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专题论证了《金川电池材料产业园发展规划》。省校合作不断推进,有效落实我省与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战略合作协议。成立“甘肃—青海食品研发及检测联合实验室”。

此外,科技交流活动也更加丰富多彩。成功举办2016中国兰州科技成果博览会,共签约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转移项目203个。巴基斯坦、阿联酋、瑞典、奥地利、德国、丹麦、以色列、马来西亚等国家和欧盟的驻华使馆科技参赞访问我省,推动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组织3名亚非青年科学家来我省工作,我省20名优秀高中生和10名青年科技人员赴日本开展“樱花科技计划”青少年科技交流活动,承办中日核聚变双边合作第九次联合工作会,举办中欧科技创新合作宣讲会。积极组织我省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参加北京科博会、东盟博览会、深圳高交会等展会活动。

如果说2016年是“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部署年,那么2017年则是“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落实落地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推进创新型甘肃建设的关键之年。2017年,我省将大力推进兰白试验区建设,全力“冲刺”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继续深化改革攻坚,全面推动“科技创新30条”等重点政策举措的落实落地;加快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推动科技型创新创业,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整体战、大决战,推动区域协调创新发展以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将着力加快政府职能向创新服务转变,积极构建良好创新生态,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中的核心关键作用。(来源:《甘肃日报》2017年2月10日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