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促进电影:“中国电影科技论坛”专家观点选录

26.09.2014  15:51

人民网兰州9月26日电   (记者 郭颂霞)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前所未有地影响了电影业的发展方向,也给现有的电影产业带来了一些列的变化。“如何让科技发展为电影服务,促进电影产业的发展”是电影产业的从业者和这一领域的研究者一直关注的问题。

在25日下午进行的第23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电影科技论坛”上,来自全国的电影研究方面的学者和业界专家齐聚一堂,共叙科技对中国电影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下是部分参会专家的观点节选:

刘达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高新技术研究部主任

随着电影产业全面推进信息化转型以及与互联网逐步实现深度融合,以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电影行业的发展与应用将愈加广泛和深入。

在此背景之下,电影行业将真正步入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制作云端化、服务平台化、影院智能化将成为必然趋势,新媒体电影将成为电影产业的重要支柱,追求卓越的视听质量和用户体验将成为电影产业提升竞争力与影响力的关键要素。

钟瑛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

在移动化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可以在任何地点观看电影影像,受众接纳叙事特征的效果更加复杂也更加不可预知。但新媒体背景下电影叙事仍然需要坚守原则。

影像内容和形式不能为了单纯追求技术特效而损害了影像本身的审美与艺术性,而要适应和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中国电影要借助新媒体实现自身质的突破,不仅要在创新发展过程中保持自的主体性,更要在传统媒介发展的框架体系的求新与突破。

何威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系副教授

新媒体生态最基本的两大特点是无所不在和网络化。它正在改造社会结构,同时也重塑了中国电影产业环境。新媒体催生出的新思维,已经渗透在了电影产业从生产制作、销发行、购票支付、观看消费及后产品衍生直到投资的各个方面,引发了电影产业链整体的变迁。

在中国电影市场接下来的竞争中,新玩家已然入场。传统影业巨头、视频网站、BAT、或许还包括重组后的国有文化企业巨无霸都将参与其中,中国电影行业乃至整个文化、娱乐、媒体产业未来的巨人将从它们中产生。

吴毅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

新媒体对当下电影创作所产生的重大影响。这些影响既涉及诸如传播效率对电影清晰度标准的影响、屏幕差异化所造成的视觉观看的矛盾等技术方面的因素,也包括了诸如观影方式的“碎片化”、创作者的“多元化”以及不同媒介作品之间相互“借用”的创作趋势等与电影本体方面相关的因素。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为当下电影行业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也为电影作品观念表达和形式表现的突破与革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黄灿明 皇品微电影创始人

在经历了微电影的1.0模式、2.0模式之后,微电影行业依然没有找到最好的出路和最好的发展模式。2014年,腾讯、优酷、搜狐、乐视、爱奇艺等都纷纷加大了对自制剧的投入。据艺恩数据统计,2013年网络自制剧产量不到1000集,而2014年国内的网络自制剧数量将高达1700集以上,将迎来一个爆点。这绝不是制片公司最好的出路,不是微电影产业最好的模式。

结合娱乐行业的经验,皇品微电影总结了三个成功的公式:1.好内容 + 好营销 + 好品牌 + 好产业延伸 = 好钱景;2.影响力最大化 + 商业价值最大化 = 成功;3.整合传播资源 + 整合产业资源 = 成功模式。这三个成功公式可以被移植到微电影行业,开启微电影的3.0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