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安邦互表认可 撬动宝万之争天平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随着万科的停牌,“宝万之争”从激烈火爆的阵地战,转入了诡异莫测的“外交战”。
虽然在“封盘期”各方都暂时无法直接改变股权筹码的分布,但这并不妨碍大佬们纵横捭阖。23日午夜,万科、安邦集团官网先后发布声明,互表认可和合作意向,万科欢迎安邦成为重要股东,安邦则支持万科发展,希望其管理层和经营风格保持稳定。
就在23日,王石还拜访瑞士信贷,显示出万科H股股东榜上那些曾经“股微言轻”的外资大行们,如今也成为了可能左右各方角力天平的珍贵砝码。
A
举足轻重的“队友”
拥有万科6.177%股权的安邦保险集团,已被万科管理层确认为“队友”。
23日临近午夜,万科在其官网发布的《关于欢迎安邦保险集团成为万科重要股东的声明》中透露,安邦举牌后,万科与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沟通”,同时高度评价安邦是“令人尊敬的专业投资者”,具有强大的资本实力和丰富的海内外地产投资经验,万科“欢迎安邦成为重要股东”。
几乎同一时间,安邦集团官网《声明》也遥相呼应:“万科是中国房地产行业公认的标杆企业,拥有业内最优秀的团队和最受认可的品牌、信用。我们看好万科发展前景,会积极支持万科发展,希望万科管理层、经营风格保持稳定,继续为所有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愿所有投资者共赢未来!”
双方均在声明中表示,希望共同探索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广阔未来,以及在养老地产、健康社区、地产金融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
安邦虽然还表示“愿所有投资者共赢未来”,未将宝能排斥在外,但其支持万科管理层的态度已相当明确。由于万科正停牌筹划重组,而宝能系与安邦已合计持有万科近30%股份,曾有媒体担心,若二者结盟,即便是万科提出了重大资产重组方案,也可能直接被否。
正是安邦“四两拨千斤”的重要地位,也使之成为各方拉拢的对象。此前“宝万之争”正酣之际,就有媒体报道称“宝能系”已拉上安邦作为一致行动人,给出的条件是帮助安邦获得万科的一个董事会席位。
而另一方面,22日19时,王石在微博上写下最新感受:“虚幻之后:烟花吗?不是;霓虹灯吗?也不是。什么呢?城市夜景晃动的虚影而已,祛除晃动虚影,车是车,楼是楼。宝万之争,许多奇谈怪论就像这虚幻的幻影,但幻想祛除,透明的万科依然是万科,而联手的‘一致行动人’又会是什么模样呢?”如今再看,这里的“一致行动人”,似乎别有深意。
B
“峰回路转”的关键一天
23日,对“宝万之争”而言,具有转折性的意义。
除了安邦的“亮牌”,当天早些时候,舆论几乎都聚焦在王石拜访瑞士信贷上。
万科方面的官方公众号也发布信息,承认存在拜访一事,并披露王石现场发言纪要,其中有四点核心信息:
首先,王石解释,万科停牌是为了做资产重组和重大收购,肯定不是毒丸计划,更不是焦土战术。
其次,他称,只要是能符合广大股东利益的,他和万科管理层不介意作出妥协,“宝能、万科都是在深圳的企业,大家都是为深圳做建设的,不应该内斗。我们希望宝能系能够作为一个财务投资者。从我的角度出发,万科的企业文化能够延续,广大股东的利益能够得到保障,才是最重要的。”
再次,他承认,按照宝能现有的股权,进万科董事会是迟早的事,但还并没有达到可以轻易对董事会和万科管理层进行重大改变的地步。
最后,他强调,没有足够的资金能够抗衡外来的凶猛资本,所以需要其他所有股东的支持,“我们当然希望能够说服新的大股东(指宝能),不要轻易改变万科的文化和经营风格,因为这也不符合它自己的利益。但根据我们对他的了解,我们没有信心说服他。”
关注“宝万之争”的观察者都能发现,相较此前的“拒敌门外”,王石23日发言的态度已有所软化,并释放合作意愿,一度被误读为“服软”。但结果却出人意料、峰回路转,这也许就是王石的“斗争艺术”。
C
外资大行的“权重”
王石拜访瑞士信贷用意何为?
首先要看到,“宝万之争”中,除了在A股主战场的你争我夺,外资大行在H股市场上对万科也是增持动作频频,并非隔岸观火。
截至17日,除宝能系外,JPMorganChase&Co.持有19176.89万股万科H股,占H股比例14.58%;BlackRock, Inc.持有9400万股、Commonwealth BankofAustralia持有9118.84万股、HSBCHoldingsplc持有8063.74万股……虽无法与宝能、华润等一、二十亿股的持股规模相比,但上述外资机构的持股已丝毫不逊色于国内基金在万科A股的“权重”。
除了股权上的比重外,相较于境内机构,外资大行更精通资本市场各类并购与反并购规则,且更能在短期内调动大量资金、资源,对于资本市场的任何一笔重大交易,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按照AH不同的资本市场规则,万科在A股上已无更多反收购的运作空间,但H股或许还有,如大比例折让增发。”某外资投行人士对记者解释。
目前,宝能系与万科管理层(包括大股东华润及原有长期投资机构)相争不下,第三方势力安邦虽已倒向万科管理层,但仍不能说胜负已分——万科横跨A、H市场背后的大批机构投资人也掌握着话语权。未到最后摊牌的一刻,鹿死谁手依然尚未可知。据新华网
■延伸阅读
外媒关注万科股权“三国杀”
敌意收购特征明显
尽管“宝万”类似的争夺股权事件在国外并不罕见,但作为销售额名列全球房地产开发商前茅的万科,其股权争夺的“三国杀”还是引发了外国媒体的持续关注。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本次宝能系对万科的收购,就是敌意收购的典型案例。报道援引恒丰银行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研究员蔡浩的观点表示,万科管理层的反应还是慢了,出于对对手的轻视,错失了最佳反制收购的时机,如果在9月初华润增持万科之后,就及时筹划“毒丸计划”,事态也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一步。
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恶意收购和“毒丸计划”在国外是很普通的一件事,但在中国,投资者进行收购前,更倾向于和管理层进行沟通,而不是在市场中直接购买股票。报道分析称,目前万科的问题在于谁将买入万科发行的新股,如果选择向挑选出来的特定投资者进行定向增发,价格又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但是现在有一点对万科非常有利,根据监管文件,在收购万科股份所用的资金中,宝能只占1/3,剩余资金来自理财产品的未知投资者。这些理财产品承诺的收益还是未知数。因此,如果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股权争夺大战,必将给使用杠杆的宝能带来额外融资成本,甚至可能“拖垮”宝能。据《环球时报》
保监会:
“宝能们”举牌须亮家底
近期险企疯狂举牌闹得沸沸扬扬,其中宝能系资金来源引发市场热议,保监会一纸通知要求“宝能们”举牌先亮家底,披露的信息包括举牌公司、日期、资金来源、参与举牌的关联方及一致行动人,涉及到的信息事无巨细。此举被市场人士解读为,信息披露有利于增加透明度,也将为疯狂的险资举牌行动降温。
近日,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信息披露准则第3号:举牌上市公司股票》(以下简称《准则》)。一则看似常规的披露准则,因为与举牌相关而受到了市场的高度关注,这也是近期险企频频举牌之后,保监会首次公开表态,要求举牌上市公司股票,要披露资金来源、投资比例、管理方式等信息;运用保费资金的,应列明相关账户和产品投资余额、可运用资金余额、平均持有期及现金流情况等。
首都经贸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朱俊生表示,监管在这一时间节点紧急发布举牌信披准则,应该与万科、宝能股权之争有关,因为这个事件把保险资金运用及万能险推向了风口浪尖。《准则》出台也表明监管部门对此类事件的一种姿态,要求未来的“宝能们”在举牌之时必须亮出家底。朱俊生表示,举牌背后折射出了万能险短险长投可能带来资产期限错配风险,此外保险公司现金流也将承压。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