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记者观察:科学高效预警 从“大数据”到“大喇叭”
8月以来,陇南市持续强降雨引发暴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受灾群众超过40万人。从被动救灾到主动出击,通过多级的科学、高效预警,有力的转移、救援,“百年一遇”的大灾面前,陇南市把人员伤亡减少到了最低。
文县石鸡坝镇是此次陇南暴洪泥石流灾害受灾最重的地方,大量房屋瞬间被洪水淹没,而数千名群众提前已被疏散转移。
王寿全手机上的预警信息,全部来自陇南市大数据中心,今年入汛后,这儿成立了陇南市抗洪救灾指挥部。一块16米宽的大屏幕,卫星云图、县区实时监控和自然灾害预警信息等尽收眼底,37个防汛成员单位联合办公。在这里,应用大数据资源科学研判汛情,及时发出预警预报,指挥调度转移避险、救援。“大数据+水务+气象+自然资源+公安+应急”成为陇南防汛的“智慧大脑”。8月以来,陇南市通过大数据平台共发布79期灾害预警信息,7万多名群众及时得到了转移。
有了科学的研判,去年就开始布置的陇南“应急之声四级微信矩阵”在预警信息发布中大显身手。微信矩阵打破信息层层传递的模式,一杆子插到底,一个微信号直连市、县、乡、村四级工作群近3500个。每条预警信息除常规渠道发布外,都会通过微信矩阵在半小时内覆盖全市所有县区、乡镇、村社。同时,每位用户都成为移动的智能监控摄像头进行“智慧连线”,实施反馈灾情,辅助决策。
多级预警系统的末端是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艰苦卓绝的努力,他们闻“汛”而动,预先防范,昼夜驻守,关键时刻,一条条“大数据”变成了通知下达的“大喇叭”、“大嗓门”。
从指挥部大数据科学研判,统筹调度,到微信矩阵的迅速扩散、及时反馈,再到每一个受灾点上的“大喇叭”、“大嗓门”,多层面、多手段的灾害预警体系和有力的转移救援,让遭受百年一遇灾害的陇南,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员伤亡。
甘肃台报道。
甘肃广电总台全媒体记者:王海鹏,单良,李维宇,张敏,陈璇,杜萍,陇南台,文县台
编辑:贾 若
责编:黄昕鹏
主编:李亚军
声明:本文版权归甘肃广电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0931-8688154!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