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科学组织认为:转基因是安全的

21.10.2014  02:24

    一谈起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许多人会有很多话想说。网络上、微博微信中有关转基因的帖子很多,反对转基因的声音也很强大,有些人逢转必反,有很多人跟风,还有不少人存疑,因为这个问题毕竟涉及到许多专业知识,而不置可否。

    对于转基因,我们想要了解很多,我们了解了反对转基因(以下简称“反转”)的很多声音,想要了解国际上的情形,还想要了解来自国际上与科学界更多的声音。10月16日、17日,由中国科学院与美国科学院联合主办的“全球转基因农作物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国际研讨会”在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举行。来自美国、英国、巴西、南非、荷兰、瑞士、墨西哥、印度和中国等10多个国家,19位全球生物技术研发的科学家参加了此次会议。也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就是让同时参加全国媒体转基因知识研修班的媒体人与来自世界各国的转基因专家们进行了一个全方位的面对面交流。

    转基因到底是不是微博上传的那样,十恶不赦?国际上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有无权威结论?

    美国国家科学院副院长、美国密苏里植物园名誉主席PeterRaven对此作了详细解释。国际上对转基因产品有权威结论认为:通过安全评价、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是安全的。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非转基因食品同安全——实质等同。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目前尚未有转基因食品批准国的广大民众因食用转基因食品后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任何影响的报告”。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召开专家研讨会,发出“目前上市的所有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结论。

    那么“反转”的声音因何而来?我们先来看看业内人士是如何说的。本版撰文兰州晚报记者黎晓春

    焦点疑问

    “反转”声音很大,我国为什么还要推广转基因作物?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知识产权处处长寇建平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主要是因为我们国家自己产的粮食有缺口。人口增长加剧了对粮食的需求,中国耕地总面积已接近18亿亩的“红线”。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超过6亿吨,但消费量却达到6.8亿吨。2013年中国进口粮食9000多万吨,其中大豆约6300万吨,国内只能提供需求的18%,安全风险急增。我国传统农业目前的情况是,要保证产量需要投入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近20年水稻单产几乎没有增加,但化肥与农药的使用量却都增加了一倍多,化肥达到了年使用量5800万吨,世界最高;农药施用量180万吨,对环境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而转基因的农作物更抗虫病优质高产,是保证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不发展,就会落后,就意味着要从国外买更多的农产品。

    转基因食品能放心食用吗?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知识产权处处长寇建平表示,我国已经有不少专业的研究转基因生物安全性机构,那些通过安全评价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无定论?寇建平说,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应是专业的权威机构说了算。“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有定论的。”寇建平很肯定地说,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遵循的是个案分析原则,不能笼统地谈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迄今为止,转基因食品没有发生一起经过证实的食用安全问题。已安全研究近40年,安全食用18年。

    转基因作物在全球是怎样一种发展态势?

    原北京大学校长、院士许智宏在“全球转基因农作物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国际研讨会”上表示,全球转基因作物面积总数已经超过了中国农田的总面积,全球批准的转基因作物达27种,其中最主要的四种是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2013年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已超过1.782亿公顷。2013年巴西是转基因作物增加最多的国家,已连续5年处于前列,去年播种转基因种子面积增加了370万公顷,是全球第二大转基因作物生产国。美国转基因作物占世界的40%,中国达到420万公顷。

  虽说是安全的但公众还是有疑问的

资料图片

崔永元去年曾就转基因技术相关问题采访过Martina教授 资料图片

    反对

    转基因玉米致癌性报告是否可靠?

    植物生理专家、北京大学许智宏院士就这一事件进行说明。

    事件起因:2012年9月19日,《食品和化学杂志》发表法国教授塞拉利尼文章“农达(草甘膦)除草剂和抗农达(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的长期毒性”,得出转基因玉米NK603致癌的结论。

    经调查,事实的真相是:1、研究使用的大鼠是一种容易发生肿瘤的品系;2、研究未遵循国际公认的实验准备与实施的标准方法;3、实验动物数量少,不足以区分肿瘤发生是由于概率还是特别的处理导致;4、缺乏喂食大鼠的食物组成、储存方式或其可能含有的有害物成分等细节。

    事件结论为,欧洲食品安全局作出的最终评估认为,该研究得出的结论缺乏数据支持,相关实验的设计和方法存在严重漏洞,而且该研究实验没有遵守公认的科研标准。法国国家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FrangoisHoullier在《Nature》发表文章对这一研究结论进行否定。2013年11月28日,《食品和化学毒物学》杂志出版方爱思唯尔公司于美国在一份声明中宣布,由于进一步分析显示论文数据不足以支持其结论,因此决定撤除这篇论文。

    但在“反转”人士转发的贴子里,不完整,少跟踪,后面这些结论性的定性没有在网络有效传播。

    科学家“挺转”声音为何这么“”?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姜韬表示,对于转基因问题,不应该听“隔行科学家”的观点,而应该听主流科学家、科学共同体的意见。对于转基因的安全性,科学共同体是有共识的,科学界有定论,转基因没有科学争论,它是高度可控的,转基因是安全性的。正是因为各个政府有这样的基本共识,才可能在社会上推广转基因作物,不存在争议。转基因有关的话题称之为转基因大参与。它是一个社会现象。目前所有的“反转”实验不过都是在科学共同体已经做过的实验框架内炮制的,没有能够提出已有成果是否有不足或缺陷,所谓“惊人发现”没有一个有下文的,没有分子机制的支持。

    科学的问题听谁的?要听科学共同体的。科学共同体怎么理解?是从事研究同一个科学问题,并且向社会提供关于某一科学问题的系统知识的科学家们,是靠科学问题和科学方法作为动态的纽带来维系,而不是靠私人关系的圈子来维系。研究这个问题是科学共同体的人,不研究这个问题离开了就不再是了。主流科学家的表述毫无疑问应该以科学共同体的共识作为基础。这个主流观点,当然是严肃的,持非极端观点科学家的共同观点。也就是说他一定是严肃的科学家,对自己、对同行、对公众是负责任的。

    “反转”的声音不在科学的专业范畴内。科学家们在忙着做实验科学的同时通过科学共同体发表言论。当然,在我国科普的宣讲任重道远。

    支持

    现在吃没事,能保证子孙也没事吗?

    对于“反转”呼声中最担忧的这个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吴孔明明确表示,食用转基因食品不会改变人的遗传物质,不会影响生育能力,也不会影响子孙后代。无论是普通食品中的基因还是转基因食品中的外源基因,进入人体后会在消化系统的作用下,降解成小分子,不会影响人类自身的基因组成。“现代科学没有发现一例通过食物传递遗传物质整合进入人体遗传物质的现象。

    安全性评价为何不做人体试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吴孔明认为,根据世界公认的伦理原则,科学家不应该也不可能用一个食品让人连续吃上十年二十年来做实验,甚至延续到他的后代。

    吴孔明说,用人体试验解决不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人类的真实生活丰富多彩,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如果用人吃转基因食品来评价其安全性,不可能像动物实验那样严格管理和控制,很难排除其他食物成分的干扰作用。

    “现有毒理学数据和生物信息学数据足以证明转基因是否存在安全性问题。”吴孔明强调。

    此前有“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之称的袁隆平院士曾表示,他本人愿意食用转基因食品,参与安全性试验。

    虫子吃了会死,那人能吃吗?

    中国农科院农业昆虫专家、院士吴孔明介绍,实际上,虫子吃了抗虫转基因水稻会死,人吃了为什么没事?这其中的秘密在于抗虫转基因水稻中的Bt蛋白是高度专一的杀虫蛋白,只能与鳞翅目害虫肠道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害虫肠麻痹而死,而人类肠道细胞没有该蛋白的结合位点,所以人吃了是安全的、无害的。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彭光芒在分析这个“反转”人士的质疑时认为,这个句式暗含“虫子不吃,人就不能吃”、“虫子能吃人才能吃”的逻辑,“虫子”是世界万物的一类,和人一样是“自然的组成部分”,“虫子”由此代表着“自然”。这背后是中国“天人合一”有机自然观与转基因构造自然观之间的冲突。人和代表自然的虫子能分享相同的食物自然才是和谐的。虫子都不吃的转基因水稻代表着“自然”的抗拒,而转基因水稻恰恰是科学家“”的创造。转基因的命运由此注定:它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冲突,与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有机自然观格格不入。在这种争论与质疑中,出现了科学以外的许多东西。

    相关新闻

    美国人吃转基因食品时间最长

    美国的大部分转基因作物用做食品和动物饲料。转基因食品已在美国的食品供应体系上存在约20年。美国农业部2013年6月30日数据显示:美国种植的90%的玉米和棉花、93%的大豆、99%的甜菜,都是转基因的品种。转基因甜菜用于制糖,几乎100%供美国国内食用。美国杂货制造协会数据表明:美国75%-80%的加工食品都含有转基因成分。在原央视主持人崔永元拍摄的赴美调查转基因纪录片,被采访的美国专家面对记者的提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不“反转”,片中的翻译存在错误。

    曾荣获2001年度詹姆斯·H·迈尔杰出成就奖的美籍爱尔兰人、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MartinaNewell-McGloughlin在崔永元拍摄的转基因主题纪录片中不止一次出现,但她在研讨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发现其中有些内容的翻译可能是错误的。

    Martina说,她接受崔永元的采访是在去年11月,采访进行了一个半小时。她还没有看过崔永元的纪录片,但是根据看过该片的朋友反馈,她认为对她的采访“经过了编辑”。她在后来发现“有些内容可能是错误的翻译”,“在那种情况下,因为有语言的障碍,我当时不知道是怎么翻译的”。

    她明确表示,她和参加“全球转基因农作物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国际研讨会”的科学家们有同样的想法,认为转基因技术非常重要,并且从科学的角度有过严谨的评估,进行过安全和环境的测评才进入大规模的种植。

    本版撰文兰州晚报记者黎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