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如何管好一线公司:继续放权区域本部
人民网北京7月1日电 (余燕明)今年开始,一直执行垂直三层管理架构的万科企业,继续调整广深、上海、北京和成都4个区域本部的权责,并且计划将之前集团总部的权利进一步下放至区域公司。
不过,据一位接近万科的管理咨询人士向记者介绍,万科在调整区域本部权责的工作上仍未深入,所委托的对集团内城市公司(一线公司)的摸底调研也仍在准备中。
“万科曾经想委托我们对集团内部各个城市公司的一些情况做些调研,不过暂时还没有开展。”这位人士告诉人民网记者。
万科计划对名下各个城市公司的调研,仍然是希望服务于集团对区域本部的职能调整,如何让区域本部与一线公司之间平衡协同。
在万科对区域本部进行的职能调整中,除了集团垂直三层管理架构下的公司管控模式外,万科计划要做的,还包括对管理架构中的权责边界、管控流程和绩效考核等多方内容,这位人士将其描述为“牵一发动全身”的调整。
组织扁平
在万科的对外口径中,公司崇尚的是扁平化的管理架构。不过,作为中间层的区域本部,让万科目前仍然延续的是治理模式仍然是“集团总部、区域本部、一线公司”的三层架构。
如何让区域本部与一线公司完成协同融合,是万科接下来希望剔除掉的“骨鲠”。
日前,万科成都公司总经理张晋元离职,这位“少帅”主管万科成都公司只有一年半时间。张晋元离职后,万科宣布的接任者是万科成都区域本部副总经理沙骥。
在万科成都公司“掌舵者”新旧更替之下更大的背景是,万科正在尝试完成对集团区域本部的“放权”。
万科在去年接受包括人民网记者在内的记者采访时就透露,公司从2015年开始,万科在全国4个区域本部将不再是总部的派出的管理机构,而变成承担经营管理责任的事业部。
郁亮说,“这也就意味着,万科总部将会充分授权一线去做关于创新的事情。”
这符合万科在公司架构管理上所做的尝试。郁亮认为,去年开始万科地方公司做了很多创新的尝试,其实是万科正在坚定其将公司组织扁平化的决心。
“我们会将金字塔压扁,变成扁平化的架构,万科会把更多力量往区域、往一线来放。”郁亮说。
暂时并没有直接的证据或消息指向这次万科成都公司的人事变动与公司正在进行的区域本部调整有关联。因为张晋元给出的从万科成都公司离职的是由于“家庭原因”。
不过,作为万科在全国4个区域本部之一的成都区域本部,虽然该区域包含了成都、重庆等西南重镇,以及武汉、郑州等中部核心城市,但是成都区域表现并不出色。
在2014年,根据万科企业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万科成都区域的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36亿元,占到集团国内总营收的16.45%。不过,万科成都区域的净利润只有15.7亿元,占集团国内净利润比例为9.59%。
这意味着,万科成都区域2014年的净利率只有6.6%,公司在国内的净利率水平则有11.4%,如果不计成都区域的营收与利润,万科在广深、上海和北京3个区域的净利率实际则会超过12%。
另外,在2013年,万科成都区域的主营业务收入即已达到了262亿元,在国内总营收占比接近20%,成都区域的净利润则超过了35.7亿元,在国内实现净利润占比中达到了22.39%,万科成都区域的净利率超过了13.6%的水平。
万科成都区域业绩和利润的下降,或许并不是万科着手调整区域本部组织架构的直接动因,但通过区域本部的职能调整实现项目利润的改善,应该是万科的目标之一。
放权区域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万科将此前的“集团总部、市级公司”的二级架构调整为“战略总部、专业区域、一线公司”为主线的垂直三级架构,按照外界的描述,万科设立区域本部是为“削藩”,扭转此前城市一线公司割据与独揽大权的局面。
万科在设立广深、上海、北京和成都4个区域本部之后,万科在总部集团的人事、财务和决策等权柄上已经完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下放,这是为了能够让区域本部更灵活地应对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以及西南区域的业务布局,并通过标准化以此拓展市场。
明源地产在一份针对万科的组织架构研究中指出,从万科集团框架上来讲,万科除了在战略、品牌、融资、研发和流程上对一线公司的支持外,集团总部主要在投资、财务管控和人事三个层次上进行管控。
比如在投资上,之前只有万科总部有这样的权限——一线公司要买任何一个项目和地块,必须通过集团总部最后的同意。
集团总部对一线公司的财务管控则体现在,每一个一线公司现金流的管理和财务运营管理,都要受到总部财务部的直接管理。
在人事上,万科一线公司的员工从总经理到普通员工大致分为5级,其中上面三级都要由集团总部直接任命。
即便在此种架构的管控之下,万科的一线公司仍然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因此,在许多外界分析人士的眼里,万科亟待解决的,就是削弱和分散一线公司大权独揽的局面。
“这次万科将区域本部调整为承担经营管理责任的事业部,仍然倾向于向区域本部放权。”前述管理咨询人士介绍说。
“区域公司将会继续扩大自主权。至于其如何管控城市公司或者说调整之后对城市公司的影响,可能还是要看城市公司处于哪个区域管控之下,以及城市公司现状能力的强弱。”他继续说。
然而,矛盾在于万科对区域本部继续放权与公司希冀的扁平化架构或许有所冲突。
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对记者指出,应该注意到的是,万科继续强化区域本部的权责,但实际上也会固化此前的垂直三级架构,“并不利于万科推进的组织扁平化变革。”
不过,上述这位管理咨询人士则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他说,判断公司扁平化的管理架构,不能只看表面的组织层级,要理解背后的权限审批链条。
“之前万科的区域本部更像是总部派出去的左右手驻外机构,应当可以理解成与集团总部属于同一层级。”这位人士评价说,“之前总部管得多,区域管得少。现在是总部管得少,而区域管得多。”
这位人士说,万科将更多事项下放到区域本部的层面之后,区域就可以拍板了,组织链条变短。
“万科总部以后的发展定位方向可能会朝向投资型总部转变。强化投资监控,而弱化业务管理。这是大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他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