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援非重症科专家 讲述其在几内亚亲历埃博拉

29.09.2014  12:47

  中国兰州网9月29日消息 埃博拉疫情肆虐西非,已夺走近3000个生命。疫情无国界,人间有真情。中国先后派出170多名医务人员,或坚守西非一线,与疫区人民相伴;或飞赴疫区,迎战病魔。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隆云,就是其中的一名白衣战士。本月中旬刚从几内亚归国的他,为新华网记者讲述了在疫区的经历。

   飞赴疫区一线来不及思考“恐惧”

  从8月11日获知可能要组建临时医疗队奔赴疫区,到14日确认前往几内亚,隆云来不及思考“恐惧”两个字,便与一名感染控制医学专家和一名北京疾病控制中心专家三人,于16日凌晨坐上飞往几内亚的航班。受国家卫计委的委托,他们的任务是了解几内亚当地埃博拉疫情治疗情况,对当地民众、大使馆、中资机构和华人华侨,进行健康宣讲;对中国医疗队进行培训,指导日常救助。

  “任务来的很急,思想上没有过多的准备。”作为国内重症专家,隆云接到任务那一刻,心态还比较平静。对他和他的家人来说,参与国外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是司空见惯的事儿。况且,在得到任务前,他已对埃博拉有所了解,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带着这样的信心,他踏上了奔赴疫区的征程。

  然而,亲临几内亚疫区,当地落后的状况、薄弱的医疗条件,依然出乎他的意料:当地属于最不发达国家,到晚上居民区没有灯,照明都保证不了,很多家庭点蜡烛,有的甚至蜡烛都不点。当地条件最好的医院,就是中国援建的中几友好医院,但仅相当于北京社区医院的水平。大型仪器、一次性设备、消毒水,全都是中国援助的。

  “当地医生连最基本的治疗都达不到,更别说针对像埃博拉这样的重症治疗了。”隆云有些无奈地说,“国际救援太重要了,但力量也很有限,需要当地医生配合。但当地医生的医疗知识和水平较低,甚至一个科室没几个医生,最基本的化验都不做,常规医疗水平都达不到。”

  每天十几次毫无规律的停电,生活上的诸多不便,甚至疟疾、伤寒、霍乱等当地常见的热带传染病,并没有让隆云觉得这些是最困难。让隆云感到最揪心的是,面对迅猛发作的疫情,当地薄弱的医疗条件,让自己所学的知识没办法完全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