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巧手三种技艺八旬老太的多彩人生

17.08.2014  04:50

    兰州晚报讯(通讯员高雅姝记者王万盈文/图)剪纸、绣荷包和刺绣,一双巧手,三种技艺,让白银区水川镇80多岁的老人曾香梅一生显得丰富而多彩。特别是她的剪纸艺术,更使她获选为白银市首批“民间艺术大师”之一。如今,卧病在床的她虽然双手已经握不住剪刀,拿不起针线,但老人的床下却依然放着针线、剪刀和笸篮。她说,她这一辈子就是喜欢绣花、剪窗花、做荷包,如果年轻几十岁,她一定出去教学。

    剪纸

    白银区水川镇位于白银市区南部,与黄河毗邻,当地一直有着逢年过节剪贴窗花的习俗。据曾香梅老人介绍,她的奶奶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剪纸艺人,十里八乡都知道她剪纸和刺绣的手艺。每逢过年过节,当时还幼小的她们总要围着老人看她剪窗花。看到一张张小纸片在奶奶手中的剪刀下翻飞,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感觉很神奇。于是,她便和一个妹妹一起随着奶奶学剪纸,学刺绣,到了迷恋的程度。

    在老人儿子们的记忆中,母亲的手很少有闲下来的时候。生活中,无论从衣服上看到的纹样,还是包裹食品的包装袋,母亲经过琢磨后,总能照着样子剪出来。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雕花木窗已被玻璃窗所取代,农村的窗花等剪纸也逐渐没有了用武之地。剪纸手艺逐渐断了传承,唯有曾香梅老人将这一传统手艺坚持了下来。虽说老人的几个女儿和大儿媳都跟着学了几天剪纸,但终是达不到信手剪来的地步。

    刺绣

    刺绣针凿,历来被视为水川妇女的主要手艺之一,常与饮食手艺相提并论。

    曾香梅老人告诉记者,在以前,农村少女学习刺绣,最重要的就是要为自己准备嫁妆。后来机械刺绣兴起后,手工刺绣一度废弃。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水川民间刺绣又有所抬头,但多以绣鞋垫来馈赠亲友或男友。曾香梅老人回忆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别人都出去干活挣工分,而她因为有特长,所以就靠剪纸、刺绣挣工分,尤其她当时绣的毛主席像、毛主席语录等作品很受大家的喜爱。如今,虽然老人年纪大了,但她的刺绣品种却遍及生活当中,无论是沙发靠垫、椅子垫,或者是枕头、以及房间里琳琅满目的荷包上都能看到老人的刺绣作品。

    荷包

    水川镇历来就有制作、佩戴荷包的习俗。特别是那些造型活泼、寓意吉祥的荷包,更能寄托农家儿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近年来,随着农村旅游热的兴起,一度沉寂的民间荷包又逐渐有所抬头,一些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的有识之士开始重新挖掘荷包这个古老的工艺品,让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有机会重温那份古典与浪漫。

    在老人房间的墙上,挂着一些老人昔日的作品。这些年,附近一些有孩子在外地或者国外工作的,其家人去探亲时总会来老人这里求一两个荷包带过去,让他们的子女们在看到荷包时就能记起家乡。老人说,别人能够喜欢她做的荷包她很高兴。除了馈赠亲友,老人的一些荷包还会被送到节日庙会上,供游人们赏玩、购买。通过不同渠道,如今老人的荷包不仅流传到周边市县区,而且辗转到天水、宝鸡、西安甚至德国等地,受到人们的喜爱。

    2013年,曾香梅老人因剪纸手艺被白银市政府评为“首批民间工艺大师”。她说,她这一辈子就是喜欢花,绣花,剪窗花,做荷包,如果能年轻个几十岁,她一定出去教学,让更多的人都参加到这个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