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秣马厉兵静候加仓良机
四季度在望,年底A股和私募能否等来一波“翘尾”行情?不少私募人士向记者直言,11月可能有望,应当盯紧大盘择良机入场。记者近日联系多家私募人士获悉,加仓或未来陆续加仓已成为行业普遍观点,年底在趋稳预期以及“年终奖”行情下,新产品发行以及私募业绩都可能迎来一波小高峰。
目前私募仓位高低不平
从当前来看,私募的谨慎劲儿还没回过神儿来。但已有胆大敢尝鲜的私募开始激进加仓,部分私募仓位甚至已经加到七至八成。
由于上个周末,央行推广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近两日A股市场利好明显出现,沪指一度攀到3300点的连日高点。这令私募对仓位的把控开始“蠢蠢欲动”。
据中投在线统计显示,私募基金目前仓位已提升至四成,部分私募仓位甚至达到七成。与9月相比,私募在10月加仓的意愿明显增加,10月在受访的基金经理中,计划增仓的比例继续上升接近五成。四成的基金经理人选择维持目前仓位,仅一成不到的基金经理人选择逢高减仓。
雪球财富董事长李昌明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认为,对年底市场保持看好,对于加仓也是势必而为的动作。
“节前仓位在五成左右,集中于有色股和创业板,上周五已对仓位做了调整。”像深圳凯建宏投资总经理赵立松这样悄然行动的私募还大有人在。广东瑞天投资有基金经理也将仓位加到了五成左右。
雪球财富管理层向记者表示,将主力聚焦在国企改革以及一些长期跟踪的个股上。广东西域投资称选择抛开大盘做个股,主要布局国企改革、大数据、大消费类股票。深圳有数家基金公司告诉记者,将近期的投资重点放在此前的超跌股上,认为是时候“逢低抄底”,而一旦市场情况不妙,还会在半仓和空仓间来回调整。
加仓空间“比较大”
“其实空仓或者半仓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这个位子是等着进入的,或迟或早。”雪球财富董事长李昌明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认为,看好年底股票市场还有机会。
看好加仓空间并且积极行动的私募,就包括近几个月市场最大的黑马,一可圣达投资。其在股灾中逆市狂飙后,9月仍然延续着大涨的趋势。基金管理人贾征伟管理的“一可圣达1期”9月以25.58%收益排名第七,累计净值达2.3636,成立短短3个月时间,累计收益率已经高达136.36%。
何以在弱市行情取得如此业绩?该基金解释,9月主要受益于旅游、有色金属和医药股的表现,对未来保持乐观,坚信2850点就是市场底部,未来会是为期一年左右的慢牛行情。
而看好加仓策略的多家私募称,今年年底的机会虽然比较“慢”,不宜操之过急,但求“稳”还是可以的。
而未来加仓空间多少,还要看目前的仓位是否留出足够位置。根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调研结果,多数私募机构的仓位仍然保持在四成以下,若单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很多产品仍然是空仓的状态。这意味着也在等候时机。
四季度或“翘尾”
在不少投资人看来,年底的年终奖行情将刺激投资活动转为积极。
中投在线有关负责人就向记者分析,过去一个月的箱体震荡调整中有不少动态值得关注,作为市场“急先锋”的创业板强势收出“四连阳”,可以关注10月行情动态,可能由小盘股引领上攻。而每年一度的“年终奖行情”值得形成良性预期。
“三季度存在的很多利空因素逐渐消除,清查场外配资接近尾声,去杠杆过程基本结束。”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师杨德龙分析四季度行情时就指出,人民币汇率压力近期有所缓解,9月官方PMI指数小幅反弹,经济初现弱企稳信号,投资者情绪继续改善。
另外,三季度A股大幅下跌,很多个股跌幅超过50%,而很多看空的投资者已经接近空仓,对市场抛压大大降低。因此,反弹有望持续一段时间,A股结构性机会依然较多。这些都构成了四季度的市场机会。
多板块被看好
在板块方面,国企改革、前期超跌股、部分创业板新锐股票都得到了积极关注。不少敏锐的机构早已在9月中旬开始建仓,大举买入看好的股票。
“主要是清理配资接近尾声,市场上不稳定因素正在逐步消除。我们认为信心可以开始建立,于是逐步买入看好的板块,主要是前期跌得比较猛的,我们认为低于实际价值的,会考虑入手,”广州一家管理规模亿元级别的私募基金经理告诉记者,9月的仓位基本是五成不到,最近陆续有提高,个别节点甚至高至七八成,行业也多在采取类似做法。
较低的仓位是基金经理为躲避股灾不得已而为之。在目前资金仍然比较充裕的情况下,不少基金经理已经秣马厉兵,静待合适的时机入场。不少机构更是准备重新启动发行新产品。
“反弹的迹象较为明显的情况下,肯定还是要积极发行新产品,趁较好的市场氛围赶紧快攻一把,”深圳前海创天基金管理人罗增辉告诉记者。
具体的板块机会上,日昇投资董事长焦继认为,未来操作的板块会围绕次新股、国企改革和环保来操作。信宏投资董事长卢伟东认为,未来牛市还是会出现分化,个股的挑选要谨慎,偏好中小市值、行业未来发展具有想象空间的股票。
“在历史走势里必须呈现强力主力的迹象以及有效支撑价位区域。近期的高位换手率不能太高也不能有太多的套牢盘。”卢伟东表示,市场会在3000点附近箱体震荡,总而言之,选轻盈好拉的股票。南都记者陈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