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信贷过度令人担忧
2008年至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似乎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危机,也是整个经济体系所依赖的政治信条和经济学理论的危机。然而,第二次经济大萧条还是得以避免,一些人所预言的转向 罗斯 福新政式的极端经济政策也并未出现。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观点认为只需要审慎处理经济复苏过程中所面临的宏观经济挑战,并对金融监管进行改革以防止危机再次发生就够了。6月17日, 英国 金融服务管理局前主席阿代尔· 特纳 (Adair Turner)在 上海 举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再思考——布雷顿森林会议七十周年后”会议上对这种有点志得意满的观点和态度进行了反驳。
特纳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际,出任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主席,在重新制定全球银行业务和影子银行规范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纳指出,导致这次危机的理论和政策方面的错误,与人们对经济活动目标和手段普遍持有一整套过于简单化的信念密不可分,而这些简单化的信念在过去几十年里主导了政策思维。这种居主导性的信念将经济增长作为目标,将市场机制作为实现目标的万能手段,而将不平等看作不可避免的和必要的代价。
特纳对这些观点逐一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富裕的发达国家不应该将更加快速的经济增长作为首要目标,不平等问题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在危机发生之前,人们将金融市场作为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手段,这种信念是极为偏颇的。他还认为,这些结论对于经济自由化,对于特定领域的公共政策(包括金融监管和气候变化),对于经济学科本身都具有显著的意义。
谈到目前全球面临的问题时,特纳指出,私人信贷在国际层面上将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发达经济体国内私人信贷占GDP的比率由1950年的50%上升到2011年的160%。信贷过度现象,令人担忧。尽管在繁荣的经济体中,信贷迅速增长很正常,但对于经济基本面并不稳定的国家来说,私人信贷的快速增长往往会掩盖信贷分配方式上的问题。
关于信贷问题,存在一个“二元悖论”。“如果用 央行 加息来放缓信贷增长,这是否意味着名义GDP增长率放缓?我们似乎需要比GDP增长更快的信贷增长以获得一个最佳的经济增长,但这又不可避免地导致危机和危机后的衰退,这是一个大难题,是货币经济的难题。”特纳说道。
危机前,大部分经济体拒绝承认私人信贷是个难题,它们认为市场会自动进行调节,但最终导致信贷紧缩、债务紧缩的问题被忽视。“我们必须要保持低通胀,才会有良好的经济发展。”特纳指出。
对于几大经济体存在的信贷问题,特纳指出, 日本 债务积压问题很难解决,无法通过正常手段赔偿债务,只能通过货币化的手段解决,并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债务状态; 美国 目前的问题是找到合适的管理方式,减少违约情况的发生。
对于欧元区,特纳说道:“欧洲过度依赖财政刺激。欧元区目前的政策基于一种幻觉,认为问题是信贷供应的短缺造成的,但事实上欧元区并没有按照承诺,对资产进行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