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时 向老税所致敬
走啊,给地税局放炮走啊!这是肃南县皇城镇107户个体纳税人10多年来期盼的声音。
2014年7月2日,夏日塔拉草原天高云淡,鸟语花香,绿草茵茵,到处充满着生机和希望。阵阵清脆的鞭炮声在旷野中回响,闻讯自发前来祝贺的人们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洋溢在欢乐之中。这一天,肃南县地税局皇城征管分局顺利完成搬迁,正式开门办理税收业务了。
皇城征管分局是由原来的皇城税务所与九条岭税务所合并的征管机构,办公地点设在九条岭矿区,管辖着皇城镇、九条岭两大块的地方税收征管。当地人都叫九条岭地税所,现在大家还这样习惯地叫着。九条岭与皇城镇相隔一座大山,30多公里的盘山公路从山脚下蜿蜒迂回到山顶,再从山顶盘旋而下,遇到雨雪天车辆很难行走,稍有不慎就会车毁人亡,胆小的人第一次走这样的路,一定会被这崎岖陡峭惊出一身冷汗。两个税所合并后皇城镇的一百多个体户就是在这样的山路上来来回回跑了十多年。
说起九条岭来,河西地区这一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九条岭地处祁连山东麓北坡,南与青海省门源县接壤,东与武威毗邻,北与金昌、阿拉善右旗相接,属肃南县管辖。以前这里煤炭资源非常丰富,久负盛名的国有九条岭煤矿就坐落在这里。九条岭煤矿始建于50年代初,鼎盛时期年产煤量在60万吨左右,年均实现税收收入在400万元左右,那时候矿区常住人口达2万多人。各种大小商铺、地摊应有尽有,林立在本就不够宽畅的街道两边,做什么生意的都有,各种吆喝声此起彼伏,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人们风趣地叫“小香港”。2004年地税组建时九条岭地税所也就随之在这里安了家落了户。
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将近60年的开采使这里煤炭资源日趋枯竭,直到上世纪末,各类性质的小煤矿纷纷破产关闭,大量人员外流,现如今若大个矿区散落二十几户人家,常住人口也不过一两百人,四处都是残墙断壁和废弃房。那条繁华热闹的街道也失去了当年的喧闹,偶尔有车辆经过,便扬起一阵灰黑色的尘灰。晚上山风吹过,干枯的白杨树发出呜—呜—的“鬼叫”声,宛如一曲悲歌诉说着曾经的繁荣与如今的衰败历程,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猛然听到仿佛让人从头到脚浇了一盆凉水,胆小的人晚上一般不敢出门。
税所就坐落在街道后面的坡底下,一条小路从两道残破的土墙中间穿过通向税所,破塑料袋、废纸等垃圾堆积在小路两边的排水沟里,遇到雨雪天便是一片泥泞。到了夏天,卖菜的老太太把腐烂的菜叶倒在那里,苍蝇嗡—嗡—嗡—围成一堆,发出阵阵令人窒息的恶臭味来。
税所院内只有两栋旧房子。一栋是50年代修建的土坯房,早已摇摇欲坠。另一栋是地税成立后修建的砖瓦房,也因多年失修破烂的不成样子了。这就是干部们工作生活的地方。第一次到九条岭的感觉就是满眼的凄凉。难怪有位领导视察后这样说:“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坚守就是成绩”。税所和一茬又一茬的税干们在这里坚守一年又一年……
2013年皇城发生地震,虽然是轻微地震,可把市局领导惊了个不轻,震后第一时间里就打电话询问情况,“地震了人员是否安全撤离了;今晚人员在哪里休息;房子有没有出现问题,一定要注意安全……”千叮咛万嘱咐。第二天县局领导亲自带着赈灾帐篷来到九条岭看望慰问驻守在那里的干部,组织的关怀,领导的关心,让这些深山里的税干们感动不已。
此后的日子里,税所人员工作生活的安全问题、方便纳税人办税、税所的发展前景等一系列问题成了市县局领导们调研的重点课题,市局班子成员与县局领导多次到实地查看调研,调查九条岭的税源分布结构和发展前景,深入企业了解纳税人的需求,征求意见。与皇城镇党委政府领导协商研究税所的搬迁事宜,很快做出了决定:为了方便皇城镇纳税人办税,也为了民族地区地税事业的长远发展,更出于对驻守在那里的地税干部的工作、生活、安全考虑,决定税所办公地由九条岭迁往皇城镇。
消息一传开,邻居、熟人见到分局的干部都少不了一句“你们总算熬到头了,终于要走了,这些年把你们苦坏了……”
税所的搬迁,是皇城镇的纳税人10多年来要求最多、最为关注的一件事,也是所有在九条岭待过的税务干部及来过的领导期盼的一件事。上级领导放心了,税所的干部们也开心,皇城镇的纳税人听了更高兴了,纷纷打听何时开始搬迁,“十年的老问题终于解决了,方便了我们,也方便了你们,需要帮忙说一声。”……
人在一个地方待久了,难免会产生感情。离别时总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斗转星移,回顾地税组建20年来,九条岭税所走过的路,无不充满着艰辛和汗水。临别了,不知是辛酸还是甜蜜,说不清的滋味在每个干部心中激起阵阵涟漪……
就是这个小小的税所造就了一批批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地税人,它们见证了地税发展的20年,与祁连山结下了不解之缘。搬家那天税所的老基层似乎都有些不舍,大家东看看西瞅瞅,边干活边谈论着曾经走过的风雨历程,述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这里工作了17年的回族干部老马感叹道:“多少人在这院子受过苦,这院子是我们地税局的功臣,曾顶过肃南税收任务的半边天”。他像一位老者追忆着,几天几夜也述说不完这些在他们看来很平常的事,但在当时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却饱含着常人难想象的辛酸与坚韧,他们就是这样度过的……
那时候,九条岭没有金库,税款入库要到皇城镇才能办理入库手续。2008年4月中旬的一天,一大早西北风夹杂着鹅毛般的雪片吼个不停,窗户玻璃上结满了厚厚一层冰花,火炉上的水壶嘴里喷出的一团团雾气随即扩散开去,办公室内显得异常的寂静,这样的天气在这里已经是司空见惯了。收完一天的税已经是下午3点多了,按照当时的规定当日的税款必须当天入库。今天的税款怎么入库谁也心知肚明,只见老所长和会计小杨穿上了厚厚的摩托服,冒着风雪带着17多万元税款踏上了去皇城镇的路。凭多年的经验,这样的天气状况下,骑摩托车要比开汽车安全得多,一旦遇到险情可以把摩托车扔了但人是安全的。摩托车沿着被车轮碾压开的印辙艰难地爬行着,手脚懂得发麻,每到转弯处或结冰的路段就得下来推着走,这样手脚也会好一点,连推带搡一步一滑,30多公里路硬是走了2个多小时带到达,但金库已经下班了,找到经办人员说明情况才办理了入库手续。任务完成了天也黑了,肚皮早已经咕咕叫个不停,回去是不可能了,只能住下来第二天再回去了。
这仅仅是20年来税干们在这里工作生活的一个缩影。老马讲述了很多这样的故事,每次讲起我都颇有感触。他或许追忆的不仅仅是往事,更是对自己过去坚守的怀念,是对曾经的“战友”艰苦创业的怀念。言语间留露出对他们过去的奉献、纯洁清廉、不怕吃苦精神的赞许。
即将离别的税所承载着太多地税人的崇高精神和情怀。所有亲历过在这里艰苦创业历程的人对它都有一份难以割舍的精神财富,而这份精神财富就源于这里的艰苦,源于对地税事业执著的追求。
老税所依然拖着残疾的身体矗立在那里,或许在默默地为我们送行,似乎在叮嘱什么,传递着怎样的信息……
离别时,我们向老税所致敬,向它承载的税务老前辈们的崇高精神致敬,我们将会把先辈们20年艰苦创业、乐于奉献的精神传承下去,为地税事业再铸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