罔顾市民福祉 香港反对派频频“拉布”惹众怒

29.11.2014  21:49

  中国兰州网11月29日消息  据香港媒体报道,针对香港反对派近期屡次在立法会发起“拉布”,导致基建工程项目拨款劲减九成,由15个建造业团体成立的“建造业大联盟”26日促请立法会议员履行职责,速速停止“拉布”行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也在同一天表示,“拉布”行为危及香港民生和经济发展,坚持不会向“拉布”妥协而调动立法会议程、忽视经济工作。

  港媒中频频出现的“拉布”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何如此不得民心,其行为背后到底有何用意?本文将带你揭开香港“拉布”内幕。

   拉布是怎么回事?

  拉布是西方议会政治的专业术语,英文是Filibuster ,是少数派议员利用议会议事程序,延迟或押后他们反对的议案的审议进程,以阻止该议案获议会通过的行动。

  Filibuster源自西班牙语,最早形容十六世纪活跃在加勒比海的海盗,他们通过挟持船只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后来形容以故意拖延会议程序的方式要挟议会。

  “拉布”的方式包括用拖延动议、缺席令议会达不到法定人数、在辩论时发表超长的陈述或无意义的演说等等。简单就是说一直把原来的议程拖延到长期完成不了。1957年,美国前参议员瑟蒙德曾连续演说了24个小时以拖延民权法案的通过,创造了史上最长拉布记录。

  在香港立法会,拉布的手法往往是针对一项议案提出上千条修订意见,每一条修订都需要经过议员辩论,然后逐一表决,令这项议案迟迟不能通过。

   香港上演了怎样的拉布战?

  香港至从09年高速铁路香港段拨款审议起,反对派们就年年在立法会进行拉布,范团由争议性的议题,趋向普遍性,似乎成了反对派为某种政治诉求每年必上演的政治秀。 2012年,为了反对立法会修订《议席出缺》草案,反对派向立法会提交了1306项修订,共2464页,使整个审议超过500小时,立法会不得不推迟其他法案的审议。建制派批评这些议员的做法是滥用立法会程序,瘫痪政府,浪费公款,并提出要通宵开会以作抗衡。

  2013年,香港立法会又上演多次“拉布”,为了防止无休止的拖廷,立法会主席提出如果内委会的三分之二议员同意,主席就可在大会上,进行终止辩论的程序,从而进行表决。立法会主席曾钰成强行终止《财政预算案》辩论,被评为当年香港十大新闻之一。此后,立法会主席依《议事规则》,结束议程拖拉、长期无法完成的有关辩论,就被媒体称为“剪布”。

  2014年5月,香港反对派议员针对《2014年拨款条例草案》展开拉布,令条例通过遥遥无期,多项民生措施无法落实,这其中包括香港百万名长者生活津贴及综合援助款。漫长的“拉布”一拖再拖,直到6月4日晚,《2014年拨款条例草案》终于在立法会三读通过。

  有香港舆论指出,长久之策,是将“拉布”“剪布”依法纳入规管,应早日修订《立法会议事规则》限制“拉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