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喜犯法,行业遭殃——消费者应对劣质洋快餐说不

24.07.2014  13:07

  原标题:福喜犯法,行业遭殃

  上海福喜食品公司被记者暗访揭露违规生产,“加工的肉掉在地上,捡起来就扔进生产线;随意篡改鸡肉产品的保质期;霉变的牛肉切片再加工……”这些现代食品生产中绝对禁止的行为,被彻底曝光。上海食药监反应迅速,连夜查封了该企业。因为它是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多家主要快餐品牌的供应商,新闻曝出舆论哗然,各家采用其产品的品牌纷纷发表声明,表达自己的态度与处理措施。

  福喜事件不是“安全事故”,而是明知故犯的违法生产。过去若干年的食品事件中,与此类似的是三聚氰胺事件和台湾的塑化剂事件。查封公司、召回销毁产品只是开始,还要对违法企业从重处罚甚至让其彻底从市场消失,而相关的责任人还应该被追究刑事责任——就像当年的三鹿管理层被判刑一样。

  在现代食品供应中,从田园到餐桌需要经过多级产销传递,福喜这样的企业只是其中的一环。相对而言,下游的那些快餐品牌也可以算是受害者。作为面向消费者的食品生产者,那些快餐企业一般是从特定的供应商采购半成品原料,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进行销售。不同的原料来自于不同的供应商。为了保持终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通常只跟特定的大供应商签订供销协议。而同一个供应商,往往生产种类不多、但产量很大的产品,同时提供给多家下游企业。

  一般而言,下游厂商会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审查,并通过供销合同对产品质量进行规范。但是,很多时候下游厂商并不对产品进行常规检验,而是依赖于供应商的检测报告和生产规范。供应商的挑选与确定,对于下游厂家而言也是一个繁琐的工作,所以他们也并不经常更换供应商。

  这就给供应商捣鬼提供了机会。在获取供销合同之前,可以严格遵守生产规范,让产品与生产流程都无懈可击。一旦被供应关系确立,下游厂家往往就基于“信任”来保障原料合格。此后如果供应商捣鬼,下游厂家也就未必能发现。

  但这并不是说这些下游厂家就没有责任。无论如何,消费者是从他们手中购买产品。虽然违规与捣鬼行为不是在他们手中发生的,这些非法生产也没有给他们带来好处,但是保证原料可靠是他们的责任——即便是“遇人不淑”,也依然是他们的责任,消费者把愤怒洒向他们,他们也不能喊冤。

  福喜事件,影响的将不仅仅是福喜这个企业,或者相关的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快餐品牌。福喜事件更大的影响,将是进一步降低中国社会对快餐食品行业的信任。我们说,现代大型食品企业有规范的管理和完善的质量监控,保障安全的能力远远比传统食品生产方式要强。而福喜则是作为强有力的反例来出现。它是“规范化的食品企业”,其下游的快餐品牌更是以标准化的管理和品质控制著称。这一丑闻的出现,将使消费者对“现代化的管理和监控”产生深深疑虑。这种疑虑,或许会导致许多人排斥现代工业化的食品模式,而转向“不会出这么大事”的传统食品产销模式。

  客观地说,这种转向并不理性——缺乏规范管理和监控的传统模式,并非不出问题,而只是出了问题也规模有限,难以引发社会关注而已。但是,社会消费心理并不能以“科学”“理性”来衡量。所以,福喜事件的恶果,将有可能是中国的整个现代食品产业来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