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禁补令”失灵,不能只从家长身上找原因

21.07.2015  11:21

  “禁补令”失灵,不能只从家长身上找原因

  缑玉明

  前不久,教育部印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假期学校集体补课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但记者在安徽、江西调查发现,“学生一周补课6天”“在职老师变身补习班老师”等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漫漫暑期成了学生和老师忙碌的“补课时光”。(本报7月20日8版)

  “禁补令”落实难并不是一个新话题。每到放假前,教育主管部门都会下发禁令,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教师有偿补课,有的地方甚至提出违反规定就免校长的职、辞退当事教师,处理不可谓不严,但假期补课这一顽疾始终没有被彻底根除,而且有的地方还有蔓延的苗头。

  有偿补课之所以屡禁不止,的确和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有很大的关系。从家长的角度讲,高考是目前改变孩子命运的最主要途径,只有提高成绩,考上好的大学才能出人头地。所以谁也不愿意自己孩子的成绩比别人差,而提高孩子成绩的最佳途径就是补课,因此大部分家长哪怕是自己省吃俭用,也绝不在孩子的教育上吝啬。对学校和教师来讲,补课既可以增加收入,又能够提高升学率,是名利双收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推动下,有偿补课就变得很有市场,也很有生命力,也很难杜绝了。

  诚如有关专家所言,我国的考试制度在不断完善,但“一考定终身”仍是当下的现状。只要这一现状存在,对升学率的重视程度就不会减弱,暑期办班的现象也不会减少。显然,这种现状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有偿补课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存在了。毫无疑问,禁止有偿补课,是规范办学行为和教学秩序的重要手段。有偿补课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同时,因为是有偿的,和经济利益挂上了钩,个别教师在利益的驱使下,心思会更多地放在“补课”上,必然会影响到正常教学。而且,一旦有偿补课变成一种风气,就可能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参加补课的学生受照顾,没有条件补课的则受排斥。所以有偿补课必须严禁。

  有偿补课尽管有其存在的市场,但也不是说完全就禁止不了。纵观我们身边诸多屡禁不止的社会现象,其实不是事情本身有多难,而是禁令的贯彻执行上出现了问题。有偿补课问题也是如此。试想,有偿补课人人都清楚,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真的不知道吗?显然不是,主要原因是,升学率就是他们的政绩,他们不会与自己的政绩过不去。所以惯常做法就是把“禁补令”转发一下,然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禁补令”当然就是纸老虎了。因此,要杜绝有偿补课,就有必要建立从上到下的问责机制,加强监督,加大处罚力度,让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都不敢违反,这样,“禁补令”才能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