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如此造假,对得起胡巴吗?
胡巴作为《捉妖记》里的萌物,受到众多观众喜爱。
2015年,中国电影交出辉煌成绩单,全年票房超440亿,成为全球仅次于北美的第二大电影市场。同时,国产片的票房纪录也不断刷新,《港囧》、《夏洛特烦恼》等轻松拿下10亿以上的票房,《捉妖记》更是超过24亿。但就在《捉妖记》宣布创下票房纪录的同时,一场关于票房造假的激烈质疑与争论也随之展开。央视记者从去年9月开始,辗转8个城市,进行了深入调查。2015年8月28号,在《捉妖记》公开放映43天之后,制片方宣布开始公益放映活动,即买自己公司旗下29家影城的电影票,为特定人群公益放映《捉妖记》。
根据片方最终的公告:《捉妖记》的内地票房(24.2859亿元)以203万的优势超过《速度与激情7》(24.2656亿元),其中,公益场次放映票房总额是4042万。利用公益场次获得票房冠军,很多网友认为赢得并不光彩。
对于网友的质疑,制片方给出的说法是,自己也是花了真金白银,为的就是让更多的人能看到这部影片。而质疑者则认为,这么做只是为了刷高票房,并没有多少人看。那么,这些免费“公益场次”到底在哪些地方放映,上映的情况到底如何,究竟有没有人看呢?
A
记者调查
凌晨排片一场10分钟还场场“爆满”?
记者分别对参与公益放映的北京、杭州等地的多家影城进行了调查。杭州百老汇开业5年,从没进入过全国票房百强。但在这次《捉妖记》公益放映期间,它6次成为全国票房第一。第一次发生在2015年8月28号,当天《捉妖记》一部电影就贡献了72.48万元票房,其他7部影片一共6.59万元票房。
但根据当天排片的场次、票价,即便按照“场场都满座”的极致情况进行计算,结果却是54.9万元,比公开数据72.48万元相差17.58万元,相当于10场次满座票房。
那么,这17万多的票房收入,到底是哪儿来的?记者几次求证院线经理,对方以“电影已下映”为由,不再接受采访。
一位业内知情人士提供了一份当天这家影城向主管部门提供的票房明细。按照这份数据,电影《捉妖记》的播放场次是40场,并不是影讯中显示的30场,多放了10场电影,和记者的估算基本吻合。
但是,当天这家影城有8部影片上映,已经把12个厅排得满满当当,那么,多加了10场《捉妖记》在什么时间段?——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安排在所有影厅完成播放任务之后。
但当天,12个厅中10个厅最后一场电影结束的时间都接近或者超过零点。即便按照最紧凑的排片,加场的《捉妖记》播完也要凌晨3点。这样的排片会有人看吗?记者来到时,公益场已经下映。记者专门在一个周六实地走访这家影院所在的购物中心,发现这里晚上10点就结束营业,凌晨时段几乎没有人和车辆进出。此后连续10天,情况依然如此。
更令人奇怪的是:根据影院上报的票房数据,这么多安排出的凌晨场次,不仅场场爆满,而且上座率要达到108%。也就是说每100个观众中,就有7、8个是站着看完这部将近两个小时的国产大片。
这仅仅只是杭州百老汇这一家影院的情况,还是29家参与公益放映的影院的普遍情况呢?在北京,记者走访了几家参与公益放映的电影院发现,别说是夜间公益场,就是白天的公益场也几乎没有观众。在青岛,甚至出现了10分钟就放一场电影的闹剧。
参与《捉妖记》公益放映的影院一共有29家,在我们搜集到的线索资料当中,有14家的放映情况被网友提出质疑。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捉妖记》制片方所说的花4000多万做公益,连这个数字都有水分。
新影联院线前副总经理高军透露:“去刷票房的话,只用出一个5%的电影专项基金,一个3.3%的流转税,然后再交一个2%到3%的数字设备费。”
B
电影局关注
严厉打击票房造假将建“黑名单制”
而对于票房造假行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一直高度关注,也因为“幽灵场”的问题,公开表示:将严厉打击!并通过官方途径,多次发布“关于转发《电影院票务系统(软件)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明确要求:电影必须真实放映,系统里登记在册。
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姜涛表示,电影局将开展专门针对电影市场的专项活动,会拿出更严厉的措施:电影局准备建立“影院经理的黑名单制”,一旦数据作假,则不能再获录用;此外,在影厅安装摄像头,人数误差在1%之内是允许的,误差在2%之间,就会报警。
在姜涛看来,票房数据造假,让电影市场深受其害,不仅仅有的影院为票房注水,还有些影院偷瞒票房、挪报票房,造成票房流失,直接导致票房数据失实,影响投资人、政策制定者对市场的判断,这甚至已经阻碍到行业发展。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