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 百姓故事】两代藏族支书的传承

16.02.2019  00:25

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县木耳镇博峪村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从曾经的贫困到现如今的繁荣,博峪村的发展浓缩了两代人的心血和精力。改善人居环境、改变村容村貌、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在村子面貌的变迁中,两代支书看到了自己奋斗的历程,也看到了时代留下的印记。

卓尼县木耳镇博峪村位于卓尼县城东南部,是远近闻名的红色文化圣地。自上世纪80年代初,村里鼓励村民改善居住环境,改变村子的面貌。近几年,依托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打造原生态人文景观。对垃圾分类处理,开展厕所革命,实现了“喝干净水、走平坦路、住舒适房、用洁净能、居生态村”的目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老支书王永顺当了近20年的支书,说起原来的景象,他记忆犹新。

王永顺的儿子王建忠是木耳镇博峪村的现任支书,2012年开始担任村委会主任以后,他带领村民们以三变改革+生态旅游为抓手,打造“红色圣地、绿色博峪”的旅游专业村。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的藏家乐逐渐红火了起来。截至目前,全村已发展藏家乐13户,共带动贫困户8户8人,月工资收入在2000-2500元之间。

如今的卓尼县博峪村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生态村、旅游村。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近万元。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连接着村里的大街小巷;整齐的农家院舍花草掩映,绿意浓浓;生态美和人文美相结合的旅游胜地初见规模。甘肃台报道。

记者:马丽 苏磊 甘南台

更多新闻资讯请点击: 甘肃新闻·聚焦全省最新资讯

编辑:赵    森

责编:黄昕鹏

主编:史     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