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保育技术试验示范”通过验收
1月24日,甘肃省科学技术厅、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祁连山地区生态治理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中“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保育技术试验示范”课题(2012BAC08B02)进行了验收。验收专家组组长由程国栋院士担任,专家组认为课题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考核技术指标,组织管理规范,一致同意通过现场验收。课题提出了祁连山中东段北坡水源涵养林生态保育技术模式,形成了适用于干旱区森林生态系统保育恢复的技术体系,探索出了祁连山中东段北坡水源涵养林生态保育及退化生态恢复的新技术、新途径和新措施,课题实施对祁连山乃至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经过三年努力,课题全面完成了任务,建立了试验示范基地4个,示范区面积11918亩。课题通过对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群落组成与结构和退化修复现状及特征等调查研究,提出了祁连山东段北坡水源涵养林的经营对策措施,开展了云杉优良家系生态适应性和扦插、组培等快速繁育技术研究;同时开展了林缘区退化水源涵养林生态修复技术,乔木型、乔灌混交型、灌木型水源涵养林植被空间配置与结构优化技术,水源涵养林林缘区退耕地植被修复技术,退化水源涵养林封育及人工修复技术,不同配置模式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特征研究,并进行了水源涵养林生态修复及结构优化技术的集成与试验示范。课题制定了祁连山区叉子圆柏容器育苗及造林、沙棘无灌溉造林及水源涵养林保育技术规程3项,提出了祁连山东段林缘区退化水源涵养林生态修复技术、祁连山东段林缘区退耕地生态修复技术、祁连山中段北坡水源涵养林生态保育技术,祁连山中段退化水源林生态系统人工修复技术、祁连山东段水源涵养林结构优化技术5项生态保育技术模式,形成了祁连山小流域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林保育技术体系。在天祝县、山丹县建立了退化水源涵养林修复、植被结构优化及生态保育试验示范基地4个,示范面积11918亩,在张掖龙渠、武威民勤建立了2个云杉和祁连圆柏种质资源圃及繁育基地100亩,引进云衫属12个树种、青海云杉22个家系,繁育优质苗木145万株。(省治沙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