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想从细微处改变人们的生活

23.03.2015  21:57

社工董小林(中)和她的伙伴们

    董小林是一位社会工作者,作为甘肃省742位持有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一员,2014年她从深圳返回兰州后,就职于甘肃惠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针对“李嘉诚基金会大爱之行”项目进行服务。前不久的国际社工日,对社工董小林与她的同事们而言,很是忙碌。三天后,一切归于往日,她们继续走访空巢老人、填写相关资料、培训大学生志愿者。对27岁的她来说,社工简单概括就是一份工作,是一份不同于义工且区别与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她们想用爱心与耐心换得别人微乎其微的改变。

    社工是干什么的

    3月20日清早7时,家住榆中和平的董小林,没法继续赖床,因为今天要举办爱心剪发活动,为辖区60岁以上老人免费剪发。

    从家到城关区酒泉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有1小时30分钟的车程,她需要换乘公交车3次,一路小跑,赶到单位,对着面部识别器,她庆幸没有迟到,并开玩笑说,“今天‘打脸’完毕!”随后,开窗、开电脑、开监控等,准备一天的工作。

    在“为老中心”里,除小林以外,还有两位社工,她们承担着这里的大小事务,由于身份相对特殊,她们也甚少介绍自己,很多人误以为她们是街道工作人员,或者招聘的合同工,又或者是打杂的临时工……

    殊不知,董小林、彭海丹、张小玲都是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她们大学毕业后,凭着满腔热情与自己的专业知识,考取了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现作为甘肃惠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成员,承担着“李嘉诚基金会大爱之行”计划,为辖区空巢、失独、失能老人进行服务的社会工作者。

    “每次走访,我更习惯说自己是街道工作人员,因为大家不知道社工,更不了解我做什么,有时候还会被认为是搞推销的。去年入户走访特别困难,后来因为有了街道的支持,再加上我们长期在服务中心里坐班,好多人才认识我们。

    想做的事情很多

    3月21日是传统的“二月二龙抬头”,因为中心休息,所以大家只好提前一天开展活动,帮助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剪头发,活动就在中心开展,对于一些无法出门的老人,他们准备下周登门。

    “很多孤寡老人都是在家左右手配合着自己剪头发,可能子女工作忙碌,或者其他原因……”当他们笨拙的拿着剪刀,对着镜子,常常会剪到自己的手……为此,董小林和她的同事,正在默默地做着试图改变这一现况的工作。

    从2014年11月至今,甘肃惠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三位社工,走访辖区100余户家庭,对辖区空巢、失独、失能老人进行入户调查,因为需要详细的资料,所以每次入户他们都会对受访对象进行了解,如果老人有某方面的需要,他们也会力所能及的进行帮助。

    “我们正在为辖区的一部分老人建立一份个人档案,对他的诉求进行记录,需要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董小林说她进入中心以前,曾经在深圳某社区进行服务18个月,接受了很多全新的理念、服务流程。“在深圳,整个城市拥有较为完善的社工工作体系,所以进入工作状态很快,而回到兰州后,因为大家对于社工职业的知之甚少,工作的进展也较为艰难,再加上我们缺乏资源平台,而且整个兰州的资源较为分散,社工的资源更是有限,在很多事情的协调上比较困难。

    10时左右,同事将下午活动需要的剪刀、梳子、喷壶进行再次核实,而董小林,照例接待新来的大学实习生,讲如何入户,如何聊天,如何记录。

    董小林说,社工是一份工作,不仅仅需要一颗暖暖的心,还需要用专业的知识,科学的分析分类,将社会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解,学会组织策划能力,活动执行能力,还有对现有资源的归纳与分解能力。

    午休时,董小林终于闲了,和记者聊了很多,社工对她的改变,也有很多曾经在深圳的点滴。但是,有一句话很深刻,她说她不知道兰州需要多久才能将社会工作者这份职业普及。但她真的希望,当她老的时候可以享受到社工对社会带来的改变……

    是一份低收入、欠稳定的工作

    一年前,她还在深圳担任社工时,听到一位母亲的倾诉后,走访了一位脑瘫女孩的家,当时女孩的母亲找到他们,是想询问相关的帮扶政策。“第一次走访时,因为女孩的表情很狰狞,我挺害怕的,也有排斥。可是,后来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聊天、谈心,才发现她的笑容很真实也很美丽。”董小林从那以后,常常跑去他们家,有什么好的东西,她都会想到小女孩。

    在很多社工的记忆中,都有一个非常深刻的个例,智障儿童的成长,癌症病人的离开,家暴受害者的哭诉,脑瘫患者的笑容,等等。因为职业的原因,他们了解了更多的生活状态,也是一种力量在支持他们继续走下去。董小林说她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但她不后悔自己大学毕业后的选择,因为有些笑容,意义深刻。

    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试图改变别人的困境,这样的改变看似微小,但是他们将科学的利用社会资源,对很多社会问题进行人性化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存的生活方式。社工的作用,听起来挺高大尚,但当真正从事这份职业时他们也挺苦恼,工资收入低,各种项目不稳定,再加上心理压力大等等问题,也成为近年来社工流失最为严重的问题。

    董小林每月的收入2400多元,除去来回的车费、中午的餐费以及电话费,平时根本存不了多少钱,经济相对紧张。“还好,父母对我的希望不高,也没有要求过我什么……”董小林笑着说。

    “因为每天都要接触很多陌生人,听到很多故事,面对大量的信息,有时候,工作压力非常大,因为有很多外力我们无力改变,无论是受访者的讲述,还是自身的问题,要承受的远比想象的多。

    在深圳专门有人为社工进行心理疏导,可以帮助他们。但是在兰州,董小林只能和同事闲的时候相互排解疏导,他们努力将生活与工作分开,因为只有这样,接下来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据甘肃民政厅人事处副处长卢冰介绍,随着国家提出政府购买服务后,社工也成了一个较为紧俏的职业。据统计,目前甘肃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量突破3万人,全省持有社工专业证的仅有742人,而真正从事这类服务的人却不足一半。

    兰州晚报记者徐倩影实习生腊文平郑可辉张桓铭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