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社区试水政社分离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27.04.2015  01:21

工作人员在为社区居民办理业务  资料照片

社区工作人员上门为居民办理手续

社区网格员腾出时间整治辖区环境

    近几年,很多人经常和社区打交道以及在社区工作的人都有一个同样的感受,就是社区普遍存在行政色彩重、工作任务多的特点,因为繁多的行政事务工作,让社区服务群众的能力

    变弱了,形成了社区社会自治管理服务组织的功能严重缺失的现状。因为这一现状,很多人感觉到社区仿佛离居民越来越远了。去年我市铁东街道首先在全市实行政社分离。让社区的角色得到了转变。而今年以来,我市多个社区也推广开展政社分离。近日记者走访了白银路街道、徐家巷、西北新村、付家巷等多个社区,探访了这些单位是如何政社分离,更好地为老百姓展开服务的。

    社区行政事务与服务职能分离

    居民办事不再两头跑

    4月20日,在白银路街道政务大厅,前来办理低保相关手续的居民王大姐由衷地感叹道:“现在办这个手续方便多了,直接到街道就能办。而且前期都是社区的网格长或者楼院长提前入户把相关手续和政策直接给我们说清楚,把家里的情况调查清楚。这样一来,整体办理的时间缩短了,我们也不用社区街道两头跑,方便了许多。”王大姐的感叹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在白银路街道政务大厅,记者观察了半个多小时,前来不同窗口办事的有近十位居民,因为有了前期社区网格长的入户以及相关工作完成,抑或是很多手续直接在街道一站式就可以办理,因此这十位居民办理的时间很快,中间几乎没有排队等待现象。走出政务大厅的时候,居民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白银路街道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社区行政职能与服务职能分离后,街道专门设立街道社区行政综合服务中心,承接从社区剥

    离出来的行政服务工作,实行“一口式接件、归口式办理”的工作模式,辖区居民办理任何事务,不再社区街道两头跑,而是直接到服务中心办理,简化了居民办事程序。这样既为居民办事提供了便利,也为社区减负松绑,使社区工作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把服务送到居民家中,把温暖传递到居民心里,将为民服务体现在行动上,最大限度地激发社区工作活力。分离后的社区将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工作上,凸显其作为居民自治组织的职能。

    街道专干事务办理更集中

    专干变身楼院长网格员入户服务

    政社分离后,街道相关专干办理事务更加集中了,所有的相关资料更加规整了,相关的材料不需要再在社区以及当事居民中间中转,所有相关事务直接由街道专干负责。因此整体办理不仅仅时间缩短了,而且也方便了。白银路街道的民政助理员魏星玥告诉记者,如今社区行政事务直接交到街道,街道专干的工作的确繁忙了不少,但是整体确实方便了许多。社区专干负责入户调查情况以及向居民宣传告知相关政策,居民直接到街道办事处行政大厅办事,经过社区专干的告知后,居民来办事的时候,手续更加齐全了,办理时间也缩短了。

    甘家巷社区的专干小冯如今将手头的行政工作交到了街道,有更多的时间去走访入户了。哪一户居民要办理如何的手续,最近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小冯在走访中了解得清清楚楚,带着相关的手续和表格,还可以现场在居民家中指导居民填写。不仅仅如此,对于居民们有着怎样的诉求,在入户的过程中也是了解得更加清楚。“以前行政事务太多,每天都难以抽身走到居民中间,走到院落里面,感觉社区失去了该有的本色。但是现在好了,政社分离后,社区真正变成了大家的社区,我们有更多的时间走到居民中间去为居民服务。”小冯说。

    强化为民服务职能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政社分离后,多个社区为民服务的职能更加强化了,走进付家巷社区,记者就有着明显的感受。记者了解到,付家巷社区结合网格化城市管理平台,发挥楼院长在居民协调服务工作中的作用,将社区业务专干、楼院长、网格员三种身份的工作人员有机结合,解放出的人力全部下沉到网格与楼院,并充分利用三维数字社会管理平台、民情通客户端、三维便民服务网和人口与计划生育数据系统,全面实现辖区人口、法人单位、门店等信息的全方位、无死角的动态监控与掌握。通过邀请各部门专业人员以及社区业务骨干进行每日定时的业务培训,使社区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成为为居民“答疑解惑”、办理各项事务的专家。

    另外,社区网格员、楼院长有了更多时间,他们通过认真细致地入户摸底,填写《临夏路街道付家巷社区民情信息汇总表》,详细掌握居民楼院52个项目数据,千余户上万人的基本信息,登记造册,录入数据库并及时更新维护,形成了最动态的居民信息数据平台。基于此数据,社区的服务更加便捷;对困难群体的帮助一站到位;党员管理更加系统科学化;居民办理日常事务效率得到很大提升……

    政社分离后,社区工作人员在几个月的学习和实践中,尝到了改革的好处。付家巷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薛丽红说:“新的工作模式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解除了社区行政事务繁杂的束缚,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最基础作用,也为群众省了事儿,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社区民政专干丁永霞说:“过去有申办政府救助需求的居民,得自己来社区咨询政策和办理;现在楼院长和网格员亲自上门,给家庭困难的居民主动推荐各种国家救助政策,受理申报材料报至街道,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最及时、最受用的国家救助和保障。”辖区居民李银花奶奶说:“我自己曾经也是居委会的老主任,看到这新工作法,社区的服务都送上门了。过去社区上门的服务也只对三无老人、残疾人士这些特殊群体,现在所有有需求的居民都能“坐享其成”,真是大好事!”

    当然,辖区中的特殊群体还会享受到更充分、更到位的社区服务。辖区85岁的空巢老人袁重兰,现在除了有虚拟养老院义工、社区助老专干的日间照料外,社区还将照料老人的职责牢牢地系在一线楼院长、网格员的身上。楼院长和网格员每周要定期前往老人家中给老人搞搞卫生、放放音乐、拉拉家常、做做饭菜。前些天,社区助残专干朱宗福看到老人常年卧床不起无法下地,又鲜有人照顾的情况,当即为老人申报了残疾人免费送餐服务。

    在不同的社区、不同的街道,走访不同的居民,记者听到更多的是一个相同的声音,那便是对于这项新举措由衷的赞叹,老百姓感觉到街道社区的服务更加贴近百姓,能确实服务到居民需要的点子上,而这一举措也确实真正破解了街道社区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记者颜娜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