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的“不敏感”须严查到底

29.06.2014  11:30

原标题:社保基金的“不敏感”须严查到底

“对导致社保资金亏损贬值的各类违法违纪者,有关部门应该从重查处、终身问责,以此划出一条明确的社保资金“警戒线”。同时,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相关法律亟待出台,只有依法建立健全社保基金运转监督机制,才能实现基金安全营运,确保百姓的养命钱无虞。”

审计署近日公布了全国社保基金管理情况。公告显示,社保基金自营指数化投资的标的范围较窄,近年投资收益欠佳,2010年到2013年相关投资组合亏损近70亿元。审计还发现,社保基金因对利率调整“不敏感”,白白损失的利息收入达1.65亿元。

全国社保基金简称社保基金,是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保基金是百姓的养老钱、保命钱,保值增值是这个基金运作的基本前提。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国债、证券投资基金、股票等,其中证券投资基金及股票投资比例不高于40%。此次审计署提到的“自营指数化投资”,属于证券投资基金类,也属对股市的间接投资。

在审计署公布相关报告后不久,社保基金也发布了2013年基金投资收益等主要数据。两相对比,审计署对社保基金的批评愈发显得有的放矢。审计署称社保基金自营指数化投资收益欠佳,四年亏损近70亿元,其中2013年亏14.7亿元。社保基金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股票投资整体是赚钱的,盈利205亿元。社保基金自营指数化投资是股票投资的一部分,主要投资于上证50等大盘指数。然而,社保基金这部分自营投资的亏损,却拖了股票收益以及基金最终收益的后腿。

与自营投资相对应的是委托投资,社保基金2012年年报数据显示,当年基金会直接投资资产占比近59%,委托投资资产占比约41%。针对自营亏损,审计署给出的建议是,社保基金会应逐步采取委托投资的方式进行指数化投资,并建立监管分离制度。这个建议“翻译”成大白话,意思就是,自己做不好就应该让更专业的人士来做。

审计署的批评并不会否定全国社保基金近年来的成绩。截至2013年末,各级政府掌管的各类社会保险基金,其中超过4万亿元只是“傻傻”地躺在银行账户上,其收益都超不过通胀水平。而全国社保基金掌管的万亿资产,去年投资收益率为6.2%,超过同期2.6%的通膨率。自2000年成立至去年底,社保基金累计投资收益4187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8.13%,这样的投资收益还算不差。但审计署的批评及建议也是及时和必要的。社保基金会如果能力不足,无法保证自营投资的收益率超过委托投资,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放弃自营。社保基金肩负着为百姓的养命钱保值增值的重任,应该赚到的一分都不能少赚。同时,委托投资的公开度和透明度都比自营高,这种方式更易被社会所信任,委托投资最大化应该是社保基金改进的方向。

如果说自营与委托投资只是效率之争,那么,此次审计署查出的社保基金对利率调整“不敏感”问题,其背后则可能涉及到违法违纪,必须严查到底、追责到底。相关审计报告提到,2011年3月底,社保基金会与四家银行达成固定利率存款协议,此后央行加息,社保基金“高风亮节”地没有要求提高利率。同样是固定利率存款协议,在2012年6月央行降息后,社保基金会则同意了一些银行的降息要求,致使利息收入减少1.65亿元。试想,如果拿个人资产与银行交易,社保基金相关人士是绝对不会如此慷慨处置的。社保基金旗下的巨额资金,是百姓的血汗钱,不是某些中央部门手中的资源,可以拿来送人情,甚至是假公济私。社保基金这些办理不够规范的存款协议,其背后是否存在利益输送、中饱私囊?外部监管机构对此必须彻查,并给公众一个明确的答案。

除了投资不当导致亏损,目前还存在挪用社保基金以及利用社保违法放贷等现象。对导致社保资金亏损贬值的各类违法违纪者,有关部门应该从重查处、终身问责,以此划出一条明确的社保资金“警戒线”。同时,社保基金投资管理相关法律亟待出台,只有依法建立健全社保基金运转监督机制,才能实现基金安全营运,确保百姓的养命钱无虞。